“我的工作任务主要是维护村庄道路的环境卫生,每天只需要干两三个小时,活也不累,一个月能挣500多块钱,就当是锻炼身体了,还能增加点家庭收入,现在的政策真好!”干完手中的活,泗县大庄镇大庄村乡村保洁员邵明永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在泗县大庄镇,像邵明永这样实现就近就业的脱贫户还有很多。据了解,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有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该镇充分利用光伏电站收益,按照群众评议、公示公开、村级申报、乡镇审批、县级备案的程序,开发爱岗特岗员、公厕管护员、乡村保洁员、光伏管护员、巡护员等岗位,将本镇因家庭实际情况、个人身体状况不能外出务工且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脱贫户、边缘户安排为镇公益性岗位,让脱贫户参与公共管理增加收入的同时,又解决了农村人居环境卫生问题。
“公益性岗位工资加上种养殖收入,今年我家人均收入超过了2万元。”曙光村乡村保洁员孙勇笑着算起了自家“致富账本”。
近年来,大庄镇根据脱贫户、边缘户生产生活实际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使用和管理,坚持把“公益性岗位+就业帮扶”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在脱贫群众中开展摸底调查,广泛征求脱贫户的就业意愿,并根据《公益岗开发管理办法》制定相关标准和纪律,签订劳动协议,让公益岗人员“专业”上岗、“敬业”工作、“实业”致富,由以往的“输血式”帮扶变为“造血式”帮扶,激发了脱贫户的内生动力,增强了脱贫群众增收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截至目前,全镇共开发公益性岗位601个,按照人均每月不低于500元的标准,帮助脱贫群众年均增收超6000元,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双丰收。”大庄镇党委书记王江说,“下一步,我们将以公益岗人员月度业务培训为契机,以动态调整、考勤考核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公益岗位有作用、有成绩、有社会效益。”(许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