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民安须思危,富国强兵防未然。”今年4月15日是第7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76条明确:“国家加强国家安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少年强则国强。毫无疑问,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须从青少年抓起,把国家安全意识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
教育青少年了解国家安全的基本内容。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总体国家安全观包含16种安全: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网络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极地安全、深海安全,是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教育青少年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政治安全是指国家领土主权、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免受各种侵袭、干扰、威胁和危害的状态。政治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和最高层次。因此,要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立志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到底,警惕反华势力的渗透,坚决捍卫国土权力,不断提高国防能力,担当起大国责任,增强我国政治影响力。
教育青少年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范围的竞争从军事实力转向以经济实力和高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实践证明,保障我国自身的经济制度安全、国民经济安全、金融体系安全、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等,应对不可避免的外部经济冲击,确保国家经济发展不受侵害,必须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为国家安全提供坚实物质基础。
教育青少年军事、文化、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军事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是其他安全的重要保证;文化安全是确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独立和尊严的重要精神支撑;社会安全对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此,必须遵循不同领域的特点规律,努力建立完善强基固本、化险为夷的各项对策措施,切实构筑起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教育青少年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载体。当今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多方协作,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更需要广大网民和青少年的参与,牢固树立主人翁精神,养成文明上网习惯,共筑网络安全“防火墙”。
当前,我国正处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和各级各类学校要教育引导每一位社会成员、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自觉做到从国家利益出发,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网络安全为载体,遵守相关规则,为保持社会稳定、共护社会安全、共创和谐社会、构建国家安全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作出应有贡献。(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