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网乡镇融
合作热线:0551-65179778      来稿邮箱:anhuixzr@vip.163.com
大庙镇:“大棚经济”成农民致富“金钥匙”
来源: 田益全 2022-04-21 15:56:44 责编: 许雅婷 胡明兵 张波

司天友在观察芹菜分蘖情况

阳春四月,天气温暖。凤阳县大庙镇大庙社区天友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内,一垄垄蔬菜瓜果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弥漫着泥土与蔬菜相融合的清香,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今年蔬菜的行情非常好,我种的第一茬5棚芹菜,上个月都卖完了,收入差不多有3万元。然后又错时种植西瓜21棚、辣椒4棚,黄瓜、芹菜各2棚,酥瓜、豆角、韭菜、小青菜各1棚。我特别注意温度、肥水和虫害的管理,目前长势都非常好,到5月份,这些蔬菜陆续进入销售期,一直能够卖到8月底,预计可获得收入20多万元。”大棚主人司天友边查看大棚蔬菜长势情况边介绍,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53岁的司天友是大庙镇大庙社区土生土长的农民。他的大棚占地55亩,是大庙镇2020年扶贫项目,当年下半年建成钢构大棚36个并投入生产。一开始,经过市场调研,大棚全部种植非洲菊,数量达10万余株。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在安徽科技学院农学院专家的指导和司天友的努力下,花卉喜获丰收,产品销往蚌埠光彩花卉批发市场,部分通过网络销往南京等地,半年不到获得20多万元销售额,带动3个困难户就业,79户困难户受益,还给大庙社区带来5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司天友指导工人给菜椒打杈

首次种植非洲菊的成功,给了司天友信心。2021年春,他把大棚全部种上了非洲菊。出苗后,长势喜人。谁知进入夏天,花苗渐渐枯萎,最后“全军覆没”。经过农学院专家化验分析,是因为这里的土质盐碱度超标,不适合高温天气非洲菊的生长,这才知道这片土地是老旧村庄拆迁后还田的。

工人正在给西瓜打杈

这次失败给司天友重重一击,但并没有把他打垮。他很快调整思路,决定种植瓜果蔬菜。他找来村子上的富余劳力,整地、下种、浇水,很快,在夏种季节里,30多棚青菜、辣椒、豆角、芹菜、黄瓜等先后出苗。他在搞好日常管理的同时,认真钻研绿色棚室蔬菜生产技术,遇到问题就及时向农学院专家请教,瓜菜长势良好,夏末秋初陆续成熟出售。由于他的大棚蔬菜口感好、无公害,销售量高,且回头客多,一季下来,销售总收入近30万元,除去种植和管理成本及人员工资,纯收入13万元。

微信截图_20220421145234

司天友查看西瓜长势情况

收获和付出往往是对等的。司天友从干大棚开始,一年到头没有闲的时候,50多亩大棚的整地、选种、种植、施肥、浇水、病虫防治、查看苗情长势、采摘、市场销售等等,每天总有干不完的活。遇到不好的天气,每每是起五更睡半夜,可以说,每一棵蔬菜的背后都是他的汗水灌浇而成的。司天友说,无论怎样,既然选择了干大棚这一产业,他会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虽然有时很难,但付出肯定会得到回报,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多是收获的喜悦。

工人正在给辣椒整枝打杈

种植大棚蔬菜需要大量劳动力。在辣椒大棚里,有几个工人正在给早辣椒整枝打杈。“从这里的大棚建好后,我就在这里务工,只要有活一通知就来做,平时多是除除草、打打岔什么的,不需要太大体力,每天能有7、80元的收入。”年逾7旬的尹世光告诉笔者。司天友介绍,他经常请村里的人到大棚务工,一般情况用工10人左右,主要从事种植、打叉、除草、采摘等工作,每人每年可增收1万多元。

长势喜人的豆角

据悉,近年来,大庙镇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盘活扶贫大棚种植产业项目,坚持走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引导农民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使大棚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田益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