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县政协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问症把脉建言献策
来源:含山县政协 2022-04-29 11:14:38 责编:何小龙 朱媛

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年度工作安排,2月下旬至3月,含山县政协开展了厚植产业优势、推动全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的调研。深入4个镇和县经济开发区,实地察看20余家企业,听取有关镇、经开区和企业负责人介绍;召开县发改委等12个县直单位参加的研讨会,听取意见,分析对策。

近年来,含山县委、县政府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产业突破战略,出台了制造业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行动计划,不断创新举措,推进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为全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基础。

制造业地位不断凸显。截至2021年底,我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2家,其中制造企业147家,当年实现产值135.8亿元,税收总额6.46亿元,从业人员1.4万人,分别占规模工业总数的92%、产值的93%、税收的83%、从业人员的95%,制造业占全县工业经济综合比重达90%以上,基础性地位凸显,主导地位突出。产业发展不断集聚,科创能力不断增强,载体建设不断完善。

调研发现,含山县制造业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与省工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市制造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目标相比,与先进市县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制造业规模偏小,转型升级亟待提速。科技研发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园区建设投入不足,承载能力亟待提高。要素保障矛盾突出,瓶颈制约亟待破解。服务意识不强,营商环境亟待优化。一是“四送一服”不够精准。

为推进全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含山县政协提出六个方面意见和建议。

(一)壮大集群,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产业根基。被誉为“中国制造业第一县”的江阴市,能在全国县域经济版图上异军突起,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以实体为本、制造业为根,把产业强市作为首要战略,重整实体经济再出发。为此,应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县之本、兴县之器、强县之基,壮大重点产业集群。一是智能铸造产业在“重组集聚、技术提升”上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全省唯一的“绿色智能”铸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的招牌,持续推进铸造产业整治提升行动,推动产能置换和产业集聚,促进产业提升。加快绿色智能铸造产业整治提升园建设,将园外不符合原地整治条件的铸造企业集中到产业整治提升园,对转产重组企业给予一定补助。加强与中国铸造协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加快铸造企业工艺改造和技术提升,鼓励铸造企业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精密加工、成套设备组装,推进铸造产业工业互联网建设,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绿色智能铸造特色产业集群。切实发挥市、县铸造协会服务功能,加强县铸件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建议由政府增加投入,新增相关设备,配齐配强专业技术人员,更好服务企业。二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开放协作、壮大龙头”上做大做强。紧盯合肥、南京、马鞍山、芜湖整车制造基地,通过招商引资、企业合作,积极参与蔚来、奇瑞、江淮等周边知名车企协作配套,着力打造省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园。主动对接新能源整车企业,强化基础开发、同步开发、系统开发和超前开发能力。鼓励重点企业加大关键核心部件研发生产,推动汽车由零配件向高端、轻量、集成、总成方向发展。设立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基金,吸引基金公司共同参与,支持重点汽车零部件项目和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三是制冷装备产业在“壮大系统、发展整机”上做大做强。围绕三花、朗迪企业,加快引进制冷项目,加强与上海制冷协会、上海理工大学等知名院校密切合作,强化产学研用合作,发展壮大空调压缩机、管路件、风机、动力、外壳等五大系统,推进制冷配装备产业由零部件向整机迈进。四是节能环保产业在“上市运营、低碳战略”上做大做强。全力扶持威达环保、天顺环保拟定上市路线图,挂图作战,推进企业上市运营。对接谋划同兴环保“压力容器”项目,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发挥项目的碳补给、碳存储、碳利用和契合国家碳中和战略优势,将节能环保产业做成全省首位、全国一流的特色产业。五是新材料产业在“研发应用、项目建设”上做大做强。做好石灰石、石膏“两石”文章,充分利用储量优势,精细谋划皖北煤电石膏新材料产业园,加快推进中建材新材料项目建设,早日投产达效,全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同时,精耕细作河姆渡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力争新突破。

(二)内培外引,为高质量发展锻造动力引擎。一是对内多措并举加快培育。借鉴广德市经验,建立“小升规、专精特新、培大育强”三级梯度培育企业机制,选取100家优质企业进入培育库,每年动态更新,确保年度在库企业100家,拟定培育目标,定期调度;以分级培育、整体推进、动态管理方式,从市专精特新培育企业、省级中小企业库到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形成层层递进培育格局;制定“育大培强”三年行动计划,选取30—40家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重点企业建立全县培大育强企业库,力争“十四五”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40家,20亿元以上企业数有新突破。借鉴广德市奖补资金高达1.7亿元的做法,建立政策奖补全方位奖励机制,修订完善我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对工业企业进行全方位激励。深化“亩产论英雄”改革,建成工业大数据平台,实施分类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产业政策引导资源要素配置的重要依据,通过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促进企业加速转型升级。二是对外加大产业招商。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成立顶格推进组,构建立体化招商体系。聚焦“1+4+N”产业体系,围绕主导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引进一批制造业关键项目,促进产业链条延伸、产业优势放大、产业集群做强,力争达到每个重点产业都有国际国内知名龙头企业支撑带动。健全招商引资考核机制,任务分解到人,考核到岗,坚持实绩导向,重奖招商引资有功人员、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企业,引导比学赶超。在疫情防控严竣形势下,探索实施“云推介”“云评审”“云签约”活动,实现招商引资不断档、不停步。

(三)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一要大力推动创新主体培育。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修订完善我县支持企业创新政策,推动政策精准落地,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增强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型“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二要大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技术中心、设计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出台支持“研发飞地”建设政策,构筑“研发在外、制造在含”区域创新合作新模式,鼓励企业加强与沪、苏、浙、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接,深化新技术研发合作,共建研发中心及各类创新载体。三要大力推动创新成果转化。筹划建设含山县科技大市场,引进专业科技服务机构,为县内企业提供一站式、常态化技术对接服务,把含山建设成为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四要大力推动创新人才引进。建立健全项目制、兼职制、组合式等人才柔性机制,增强含山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引导和鼓励企业运用股权、技术入股、技术提成等多种方式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引导企业根据自身需要,聘请一些专家作为企业的智囊团,实现人才引进形式多样化。

(四)做强园区,为高质量发展拓展承载平台。一是高标准推进园区建设。对标江、浙、沪一流园区,加快园区高标准规划、建设进程。完善园区水、电、路、气、讯、绿等基础设施,推进标准化厂房、人才公寓、高档酒店、文化娱乐等项目建设。当前,要尽快拓宽林头铁鹏水泥厂至巢湖沐桥段道路,解决南区企业原材料和产品运输不畅的难题。二是高效率提高土地利用。建立“亩均效益”综合评估机制,倒逼低效用地企业转型升级,加速“腾笼换鸟”,推进低效闲置用地处置。充分利用林头镇存量建设用地,加快谋划共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加快编制土地成片开发方案,加强规划区内土地房屋征迁,土地指标应报尽报。三是高站位探索轻工日化产业园。上海华谊集团有较多优质项目想落户含山,但含山没有轻工日化产业园,导致很多项目无法落户。建议组织相关部门认真研究设立轻工日化产业园的可行性,积极争取批准设立,或争取从省级层面在产品分类上进行适当调整,解决华谊集团项目落地问题。四是高起点推进经开区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探索同级行政审批委托园区,县直相关部门通过委托审批权、监督权和执法权、使用“2号”印章、设立派驻机构等,实施行政审批相对集中改革,建设“一站式”审批服务。实施“一区多园”、镇园共建等模式,加快推进清溪工业集中区托管进程,赋予园区更加灵活的用人制度、管理制度、薪酬制度,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五)攻坚克难,为高质量发展破解要素制约。一是千方百计破解企业用“地”难题。优先配置用地指标,将全县制造业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重点项目用地纳入全县国土空间规划,解决制造业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出台盘活优化存量工业用地实施办法,通过收储、置换,全力盘活低效工业用地,推动土地“存量”变经济“增量”。东关老工业基地有近800亩闲置工业用地,目前已收储145亩净地,县政府在统筹安排项目时,优先考虑与东关相匹配、相适应的项目入驻,推进东关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推进增减挂项目,推动开展相关镇土地综合整治和村庄搬迁,充分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全力拓宽制造业项目用地保障渠道。二是千方百计破解企业用“工”难题。重点在“培、招、引、留”四个方面下功夫。“培”,就是抢抓与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机遇,引导县电子工程学校根据我县制造业岗位需求实际,开设相应的专业,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招”,就是加大对贵州、云南和我省皖北市县招工力度,吸引他们来含山工作。“引”,就是与重点务工输出地对接,组织跨区域劳务输入。“留”,就是引导企业合理提高薪资待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立优秀企业文化,留住人才。三是千方百计破解企业用“钱”难题。设立制造业产业发展基金,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民间资本,力争将基金规模做成10亿元以上,专项用于扶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认真研究“园区贷”惠及范围,扩大到全县各中小企业。鼓励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发行债券等方式,募集发展资金加快发展。由政府搭台,举办银企对接会,推介一批优质制造业项目,量身定制信贷产品,为制造业“输氧供血”。四是千方百计破解企业用“能”难题。将“长三角地区严禁新增铸造产能”这一“限能”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充分利用全县现有220万吨铸能,调整优化结构,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限制产能过剩行业以及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落地,确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六)优化服务,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一流环境。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出台的《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意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简化优化服务流程,努力打造便利、公开、透明一流营商环境。一是学习发达地区先进制造业经验。考察学习长三角城市制造业发展典型,强化共识,拓宽视野。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了解营商环境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帮助解决。二是建立“政企早餐会”机制。定期围绕特定主题,邀请企业家参加,政企面对面畅聊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交流看法,政府为企业做大做强出谋划策,企业家针对问题“提需求”、“定菜单”,政府按照“菜单”提供服务,解决企业难题。三是建立“模拟办事”+“督查暗访”机制。成立督导检查组,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家共同参与,对全县职能部门开展模拟办事、明察暗访,梳理掌握影响营商环境改善优化的堵点、难点、焦点,切实找准问题症结,解决企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把督查检查变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跟踪问效的过程,并将督查结果与各单位绩效考核挂钩。四是优化服务方式。当前,要改变“两头”办理现象,窗口单位的审批权要真正授权于窗口,提高办事效率。学习外地经验,建立企业“服务超市”,开展个性服务、专员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等创新服务,为项目从引进、落地、投产、见效等每个环节提供全过程服务,实现重大招商引资项目100%全程代办,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五是营造浓厚氛围。县委、县政府任何情况下都要把制造业发展摆上突出位置,不因负责人调整而受到影响,不因其他工作而放缓步伐,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牢“制造业突破”意识,营造工业强县、产业强县、制造强县浓厚氛围,为全县制造业倍增行动树立越干越有奖、越干越有钱、越干越有劲的鲜明导向,营造“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个个都是参与主体”的发展环境。借鉴广德、宁国等市县做法,在县委扩大会议上,隆重表彰贡献突出的优秀企业家、优秀职业经理人、市场主体、招商引资功臣。利用公益广告栏宣传优秀企业家创业业绩,展示企业家风采,讲好企业家故事,在全县上下形成尊重创业、崇尚创新、勠力同心,朝着“含山制造2024”目标奋进的浓厚氛围。

(宫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