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技生态“朋友圈” 壮大创新产业“共同体”
来源:江淮时报 2022-07-02 10:28:16 责编:何小龙 朱媛

近年来,安徽聚力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加强培优建强创新载体,顶格推进“双招双引”和“科创+产业”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引领赋能农业和民生发展,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安徽区域创新能力位列全国第8位,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方阵;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首次突破万家大关,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一批重大创新成果加速涌现,全省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跃居全国第6和第9位,连续5年实现“进”大于“出”,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与此同时,安徽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补齐民生短板等方面还有薄弱环节,建议通过以下措施完善。

推进“三个集聚”

提升创新策源能级

一是集聚融合多元创新要素,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畅通技术转移通道,集成各类科教资源,建立从“科学”到“技术”的“安徽模式”,加快技术市场化中试和科技企业孵化。二是集聚发展各类创新企业,鼓励企业开展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力争有一批企业成为细分行业创新型单打冠军企业。三是集聚建设多层次人才队伍,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引进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拓宽职称认定“绿色通道”,加强人才发展软环境建设。

瞄准科技前沿

提升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一是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快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特高压输变电等高端装备和产品升级,推动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二是重点梳理一批安徽省重点产业卡脖子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引导和扶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力攻关,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三是积极构建“政府引导、院校助力、平台支撑、企业发力”的良性互动产学研创新生态链,实施千企百校产学研合作行动,推进高企产学研全覆盖工程,加快国内外优秀技术成果在安徽省内转移转化。

布局集群效应

强化创新资源配置功能

一是积极争取长三角地区摒弃地域政策藩篱,依托安徽现有产业布局及优势,协同浙江、江苏等共同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二是深化改革促进科技创新,建立“稳基础、强前瞻、重转化”的科研项目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统筹机制。三是突破高端创新短板,引导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在省内设立科研基地,增强在“卡脖子”技术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中的骨干引领作用,在若干优势领域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研发中心。

打造创新名片

发挥创新平台优势功能

一是深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构建以中央创新区为核心的高端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区,力争近期建成具有长三角地区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二是全方位对接上海,探索从资源导入向依托异地研发、离岸创新等模式转变,推动创新要素高效互动,推动建立跨地区产业联动、跨区域科技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三是培育建设多种形式孵化机构,降低大众参与创新创业的成本和门槛,推动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让草根创业名牌小微企业不断涌现。

(原题为:民盟蜀山总支盟员,安徽高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岩建议  构建科技生态“朋友圈” 壮大创新产业“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