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记池州市政协委员、东至县政协常委 罗宁
来源:东至县政协 2022-08-11 09:36:31 责编:何小龙 刘鹤

在法律工作者身上,多能看到高远宏阔的理想信念与理性务实的工作作风自然相融。对此,池州市政协委员、东至县政协常委,宏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罗宁认为:“律师行业贯穿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不断提高的民众法治意识与持续深入的法治社会建设,为律师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理想与现实不再泾渭分明。而以律师身份成为政协委员之后,更可以感受到新时代身负职责前行的使命感。”

对本职工作“问心无愧”

大众对律师形象的印象其实多少有些失真甚至刻板,对此,罗宁并不在意。他认为,每个职业总有其特质所在,被有所误读甚至遭受偏见都实属正常,只要能做到“问心无愧”,相信随着大众对法律法规的逐渐深入了解,便会消除对律师这个职业的偏见。

一名“问心无愧”的法律工作者究竟应是什么模样?罗宁的解答中始终贯穿着“职业操守”“厚积薄发”“责任意识”“保持专注”等关键词。

因职业的特殊性,律师执业首先需摆正位置、端正态度,坚守职业操守,在此基础上还需厚积薄发。罗宁常说“庭上一分钟,庭下十年功”:“咱们律师在法庭上旁征博引,口若悬河,看起来是那么的潇洒自如,实际上都是基于开庭前的一点一点调查取证、分析案件、梳理案情。同样的案件,充分准备的律师和没有准备的律师,庭审上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有了充分的准备才有机会获得最佳的效果。”他还说,律师应明晰自己的职责所在,尽力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这是与时俱进的,社会在快速发展,法律层面的发展同样迅疾,各种信息不断迭代,法律条款不断调整,以责任意识保持学习状态,才能更好地跟进。”

罗宁亦坦言,做律师的日子长了,自然也会有一些案件久久难忘,“其实并没有考虑其特殊性,而是更感念为委托人提供法律服务时的种种付出与努力。想要你的职业被别人认同和信赖,一定要保持专注,认真行事,其中的努力,他人自会看在眼里。”正如《道德经》里所言的“为而不争”,“我们的律所就是此种风格,不在宣传上耗费过多心力,我们在意的是怎么把事情做漂亮,通过为委托人、当事人争取到合法权益,获得自身的价值认可。”

4967b81e2608198c6444cc54fed405d_副本

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深入并在持续推进,但这并非一蹴而就,期间同样需要洞察问题所在,进而广纳群言、广谋良策。从事律师工作多年,经手众多案件,罗宁深有感触:“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确有提升,但仍有欠缺之处,增强普法工作任重道远。”在他看来,虽然诉讼时效、证据主张、权益维护等法律常识、细节被大众熟知并日益重视起来,但是很少有群众能真正理解这些内容,由此可见,普法之路,任重而道远。为此,他联系自己所在的社会保障界别的委员,共同成立了政协委员法律工作室,定位在为群众和企业进行法律咨询、提供法律帮助等方面。自成立以来,罗宁与政协委员法律工作室的成员们的足迹遍布学校、乡镇、企业,为他们量身定制“普法套餐”。工作室成立以来,他们共开展志愿普法活动12场。同时,他还将工作室的办公地点放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待前来咨询的群众达百余人。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他都耐心倾听,给出专业的法律建议,为群众答疑解惑。

职业习惯使然以及成为政协委员后可以接触到较多、较广的司法数据,让罗宁有了更多的思考。他敏锐地发现,案件所属领域的数据变化实则透露出一些值得警醒的信息,比如青少年犯罪率近几年来一直居高不下,现在已占到了总犯罪人数的7%左右,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造成青少年心理问题和犯罪率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的校园心理健康和法治教育肯定是出了问题的。”为此,罗宁和委员工作室的其他成员一起商议,共同提交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法治教育的建议》的提案,提出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德育工作机制、高度重视和关注家庭教育、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强化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等四项建议。

此外,他也关注现行法律所存在的一定滞后性,“《税收征管法》已是30年前颁布实施的,其中的纳税争议前置制度直至今天仍在沿用。这一制度在当时是基于管理型政府的需要,和现在正在建设的‘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不相适宜,需要予以修订,从而更好地保障纳税人的救济权利。”

2329c0bc2ff8a9ed10616b00486b5cb_副本

在政协舞台“发光发热”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罗宁在政协平台上参政议政,话题总绕不开“法治”二字,通过撰写提交提案,呼吁改善社会养老模式、为未成年人权益发声。“身为一名律师,又是一名政协委员,我们眼中就不能只是法律领域的事务,更应该关心当今社会上正在发生的热点事件,聚焦社会发展趋势,力促法治建设,为弱势群体呐喊,让他们感受到法治的光芒和温度。”

2022年,罗宁受聘为十一届县政协特邀信息员。在接到聘书的第二天,他便开始着手撰写关于智慧法院、互联网法院建设的社情民意信息,这既是他的工作感触,更是基于“时代的问题应有时代的回答”。当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速,司法改革也应当借势发展。疫情防控期间,防控工作的需要曾让法院的工作一度陷入停滞,后来借助信息技术逐渐恢复正常,此后远程开庭、庭审视频记录等成为常态,“一开始还是有些混乱,各种系统工具都在用,后来才逐渐规范统一。”而互联网法院的探索也逐渐深入,专事办理互联网相关案件,效率更高。罗宁还将关注点聚焦在随着新技术普及而产生的各种新的法律细节——“电商带货、网络购物如何维权?如何取证?甚至是如何确认对方的真实身份信息?人们的认知是有一定滞后性的,需要在法律层面引起重视并及时给出解决方法。此外还有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等新业态的从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需要有与现时经济活动相匹配的新机制去覆盖、保障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