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收获的是希望的种子,撒向了未来。
9月22日,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工业互联网专场发布活动在合肥举办。与此同时,在滁州,一场围绕着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专题协商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敢想敢做,协商“定题”
“工业互联网作为一种新趋势,既然绕不开,又躲不过,我们就应该迎着上,这也是把它作为议政性常委会的一个主要考量”,9月22日,滁州市政协主席汪建中在主持召开市政协七届三次常委会议暨“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专题协商会时,道出了选择这个课题的初衷。
从“大包干”到“大扬子”,从“大滁城”到“大江北”,滁州人敢想敢试的精神,让人印象深刻。而这一精神,也深深地刻在了政协人的骨子里。
“工业互联网这个课题太专业了,能做好吗?”“作为议政性常委会的议题,合不合适呢?”“工业互联网主要是企业的事,政府能做些什么?”,不同的声音在相互交织、碰撞。
“工业互联网是一个新赛道,滁州发展到了这个阶段,必须重视工业互联网,否则,在新一轮竞争中就会被淘汰”,市政协主席会议果断“选题”,党委政府政协共同“商题”,2022年,滁州市政协议政性常委会由此定题为 “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
一德一心,迎难“攻题”
面对如此专业的课题,该从哪儿下手?作为主办单位的市政协经济委,有着整体的考虑,“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他们组建了一支由基础运营商、区域平台负责人、企业一线管理者、市直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和从事工业互联网研究的学者参加的调研组。
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调研组进企业、看车间、访平台,了解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进展,剖析平台建设和运营的短板,体会企业家的顾虑,探索工业互联网发展的路径。一个个观点在充分调研、反复讨论、多次推敲后,逐渐清晰。
工业互联网,下一步往哪儿走,该怎么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调研组寻找着适合滁州发展实际的“标杆”,他们赴省内先发城市芜湖取经,对标对表走在前列的重庆、青岛、湖州等地,思想的火花在一次次学习交流中激发,更加坚定了方向。
上下联动,协同发力。县市区政协、民主党派、企业家委员、运营商、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分析研究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探索与实践、困难与对策。
汇智汇策,多方“解题”
“工业互联网是未来制造业竞争的制高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滁州作为制造业大市,必须抢占工业互联网建设这条‘新赛道’”,市政协经济委主任张显忠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市上下要统一思想和认识,坚定信心和决心,点燃发展“新引擎”,赋能滁州经济跑出“加速度”。
“生产效率提升16.2%、运营成本下降7.5%、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4.6%”,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滁州市4个企业级平台之一,多年的探索实践,让他们尝到了工业互联网的甜头。协商会上,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刘吉文分享了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建设方面的心得,让与会人员颇受启发。
“对转型需具备的能力要求及其巨额投入认知不足,容易盲目上马,半途而废”,作为一名企业家委员,亚士创能科技(滁州)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军的发言,每次都有他独特的视角。“引导企业力所能及、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可把新建或改造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工业互联网作为切入点”,他的建议接地气、可操作。
作为获得省里批准的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康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在建设中发现,数字化转型面临数据采集难、利用难、融合难、共享难的“四难”困境。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张可青建议,“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体系数字化转型,形成‘滁州智造’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互联互通,提升核心竞争力” 。
……
1篇调研报告,7篇口头发言,17篇书面发言,凝聚的是各方的智慧和力量,展现的是为滁州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大家的发言,有站位、有思考、有分析,观点鲜明、一针见血、发人深思”,市政府副市长余成林参加协商会,对调研报告和会议发言充分肯定,“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充分吸纳,努力把大家的真知灼见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实践”。
“余市长的讲话,对我们八位同志的发言作了一次很好的回应,让我们增添了信心,对于我们凝聚共识、共推工业互联网发展非常必要”,汪建中在总结讲话时要求,“办公室、信息调研室、经济委认真完善相关建议、建言,及时上报党委政府,做好协商的下半篇文章,让协商闭环,推成果见效。”
协商还将继续,履职的脚步不会停歇。
(滁州市政协 边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