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不仅‘科里科气’,也要以城市文化特质为依托,聚焦最能代表城市独特文化资源及其要素,打造‘文里文气’合肥新名片,赋能‘科创名城’高品质发展。”12月29日上午,合肥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大会开幕,5位委员进行首场大会发言,从“科里科气”到“文里文气”,成为政协委员关注合肥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打造长三角区域性科创金融中心
《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11月21日新鲜出炉,“标志着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有了金融抓手,也为合肥市聚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提供了一个新的着力点。”市政协委员、安徽尚佰智能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晓虎代表民建合肥市委员会发言。他认为,合肥市的首要之务就是加强与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内其他城市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形成金融供给和需求结构平衡。同时,推动科技金融资源在肥集聚,从而把合肥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的区域性科创金融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副中心。
能否成为世界一流的“IC之都”
近年来,合肥成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市政协委员、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啸宇建议,进一步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助推合肥打造世界一流的“IC之都”。
当前,集成电路正处于市场下行周期。李啸宇建议,做强龙头企业,实现“逆周期”发展,围绕长鑫、晶合等主体企业,推行顶格协调、顶格推进,统筹资源支持,加快培育若干龙头大企业、大集团,提高合肥在全国乃至全球集成电路产业体系中的话语权。补链强链延链,化解“卡脖子”风险,以核心制造企业需求为牵引,接断点、补短板、锻长板,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世界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江淮运河“百里画廊”呼之欲出
让“园在城里”,建设“永不落幕、永远有变化”的园博园,成为城市的“绿心”和生态“绿肺”,锻造集聚生态文明城市活力的绿色引擎。
做足亲水性、体验性文章,充分展现运河沿线多彩画卷,着力打造江淮运河“百里画廊”。
借助大科学装置和国家重点项目在建设、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打造具有地方人文地理特色的科技旅游产业基地。
市政协常委、农工党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卞华玉代表农工党市委会发言,建议打造“文里文气”新名片,赋能“科创名城”高品质发展。他建议,打造游轮休闲、有巢故事、巢湖民歌演艺、艺术商业等空间游线,用好环湖湿地资源,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带动环巢湖周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同时建议建设人才主题公园,进一步利用城市拐角绿地等有限空间,有机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多渠道进行名人、科学人物故(旧)居保护和利用,让城市历史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 毛学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