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谋发展 蓄力新征程——六安市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侧记
来源:六安市政协 2022-12-30 16:59:56 责编:奚正喜 陈维庭

肩负着责任与使命,怀揣着民意与建议,12月29日下午,参加六安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分组讨论市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内容精炼,有数据有案例,说服力强,增强了我们对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信心。”中共界别赵士厚委员说。他建议要进一步厘清产业发展思路,向绿色生态要效益,大力发展旅游、养老等产业,突出市场逻辑和双赢理念,在区域合作发展中,找准对接点。

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事实说话、用数据交卷,既有政治高度,又有民生温度,为新征程上的新使命、新任务“划了重点”。

工商联界别周世来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含金量十足,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对于过去工作的总结点到为止,对于今后工作的安排有目标有举措有保障,也为各县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方向,是一份高质量的工作报告。今后将以报告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提高为企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营商环境好,企业才能安心发展。来六安投资十年,感觉六安的投资环境非常好,这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分不开。”经济界别程茂基委员认为,报告“干货满满”,对报告中提到的“营商环境居全省前列”有着切身感受。报告中关于工业经济发展占了较大篇幅,创新驱动发展、提升政府效能等部署均表明了六安推进工业强市的强大决心。作为企业家,他感到信心倍增。下一步将围绕报告的部署和要求,把企业发展好,为六安多创造就业岗位和税收,为六安发展贡献力量。新闻、民宗界别罗来发委员也表示,近年来六安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推深做实“千名干部联万企”行动,在六安创业兴业感到越来越安心。他建议政府进一步创优营商环境,畅通企业有效反映诉求的渠道,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政策落实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开展营商环境“回头看”等活动,推动各类惠企政策更好更快地落到实处。

“企业对区域营商环境感受最为直接、最为敏锐。只有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才能了解他们最真实的诉求。”工商联界别罗荣委员认为,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肉眼可见,需要各级政府暖心服务、精准施策,在助企纾困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经常进企业、下车间,多听多看多了解,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把服务真真切切做到企业“心坎”上,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在招大引强上实现突破。

“报告中提到支持城乡居民增加新能源汽车消费,我本人响应政府号召今年也买了一辆新能源车,但买完后就遇到了一些问题。”民革、社科界别张伟委员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逐年上升,对充电桩的需求日益增大,在日常使用中出现了公共充电桩数量不足、公共充电站管理不够规范、维护不及时、私家车车辆充电桩配备不科学等问题。他建议增加公用充电桩数量,加强充电站管理、科学规范私家车充电桩的安装,新小区建设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新能源车充电桩规划。荣光睿委员也表示,要紧跟合肥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机遇,完善六安配套产业链。

金俊红委员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他在讨论中关注并提倡健康六安建设。建议普及慢性病防治方面知识,让老百姓知道慢性病的危害,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与守护人。分组讨论中,关于推进健康六安建设,大家纷纷发表意见和建议。

曹承松委员则建议,面对当前的疫情形势,希望加快提升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促进医防融合,全面推行分级转诊智能化管理,提升基层就诊率和县域就诊率。高峰委员希望加快推进慢特病精细化管理,加大基层口腔人才建设和培养力度。孙贵平委员则希望各级政府加大投入,结合实际和临床,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王明珠委员建议强化基层医护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医务工作者专业培训、进修,在留得住医护人员的同时,建立专家下基层一线“诊疗代培训”机制,有针对性地提高基层医护人员诊治能力和水平。

“报告指出,六安的GDP即将迈上2000亿元新台阶,在疫情和外部环境复杂的背景下,听到这样的消息令人非常振奋。”民盟、教育体育界别王玉洁委员表示。

农业界别陆静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成绩斐然,催人奋进。作为农业界别的一名委员,她为六安近几年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并希望政府继续加大“双招双引”,培育发展上规模的农业经营主体,联动一二三产业,让更多的绿色农产品成长起来,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讨论中,字字关键、句句硬核,装满了委员们对未来发展的真知灼见和美好期许。

民进、文艺界别周照伟委员建议加大培育和扶持本土企业,不可嫌小贪大,注重产业链招商。在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找到自身优势,注重规划,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桂方美委员表示,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教育方面的发展。她说过去一年,“双减”工作取得成效,同时也要注意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增加,在“减”的同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在学校教学能力上还要努力实现质和效的提升。

九三、科技科协界别幸响付委员认为,人才是第一资源。在大力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同时,要加大本地人才培育力度,针对本土人才培育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创造有利于本土人才成长的环境,切实增强培养本土人才的针对性,充分调动本土人才干事创业、投身家乡建设的热情,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经济界别谢俊斌委员建议政府加大对创业者的扶持力度,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视初创业者、返乡创业者、大学生创业者等创业者群体,给予他们充足的“阳光雨露”,助力创业者将项目实体不断做大。

在共青团、妇联界别和无党派人士、工会界别讨论现场,委员们还围绕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抢抓与上海对口合作机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养老服务、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方面的话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