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兰亭溢墨香 走进中国第一书法圣地兰亭
来源:孟明 2023-02-10 16:32:46 责编:奚正喜 陈维庭



癸卯兔年正月初四,迎着初春时节的朝阳,怀揣心中久久的向往,我来到古越会稽之地寻幽探胜,走进了中国第一书法圣地---兰亭。

兰亭座落在绍兴城西南十多公里外的兰渚山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義之的居住处,临近入口处一块巨石上,镌刻有鲜红夺目的“兰亭”二字,因春秋时期越国君主勾践曾在这里遍植兰草,汉代时又建有驿亭而得此美名。当年王羲之举办的那场兰亭雅集,流觞赋诗,泼墨挥毫,为此留下了传颂千古的美文和“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千百年来,曾令无数文人墨客敬仰追随、纷至沓来。

兰亭鹅池

走进兰亭景区,沿竹林小径前行不远,便见一处大约六百平方米左右的池塘,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鹅池。只见池水清澈,水波荡漾,些许大白鹅曲颈高昂,红掌轻拨,在池中畅游嬉戏,尽显幽雅而高贵,令诸多游客驻足观看,并不时响起相机和手机的咔嚓声。

池塘左边耸立一座石质三角形鹅池碑亭,亭内石碑上刻有“鹅池”两个大字,碑高1.93米,宽0.86米,立于清同治年间。当年,王羲之爱鹅养鹅,还非常喜欢书写“鹅”字,他在不断观看欣赏鹅的同时,还从鹅划水而行的姿态中悟得了一些书写方法。

曲水流觞

“曲水流殇”是兰亭景区的灵魂所在。流觞亭前方,有一片竹林环抱的开阔地带,一条之字形小溪蜿蜒曲折于其间,呈现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象:“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相传,古人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均在水边组织修禊仪式,以涤旧荡新,祈求安康,并作为一种临水寻趣娱乐。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邀集谢安、孙绰等41位文人雅士在此修禊,组织“曲水流殇”活动。“流觞”是指漂在水上的酒杯,即文人雅士们列坐于溪水两旁,玉殇(酒杯)用荷叶托着从上游顺水漂行,约定流经谁处停留或打转,谁便要即兴作诗,诗不成便罚酒。其间共有11人各作诗两首,15人各作诗1首,后得诗37首,16位无诗者各罚酒三觞(每觞黄酒半斤)以此助兴。王羲之在众人推荐下将已成诗篇汇集成册,并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和蚕茧纸一气呵成324个字的序文,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就此诞生。该序文不但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文章也旷达洒脱,逸趣无穷,成千古绝唱……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从此也被尊为“书圣”。

流觞亭

“流觞亭”是为纪念“曲水流觞”活动而修建,亭上匾额“流觞亭”三个大字为光绪江夏太守李树堂所题。旁边对联:“此地似曾游,想当年列坐流觞未尝无我;仙缘难逆料,问异日重来修禊能否逢君”是由徐生翁撰句,兰亭书会会长沈定庵先生所写。亭内陈列着由“兰亭修禊图”、“曲水流觞图”及当年的流觞用具复制品,向游客展现着王羲之曲水流觞的场景。

王右军祠

王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位于流觞亭东侧。王右军即王羲之别称,因他曾任会稽内使,军号右军将军,因此人们常称他王右军。王右军祠是兰亭的精华所在,祠堂建于康熙年间,粉墙黛瓦,四面临水,祠内正中悬挂王羲之的画像,两边的楹联是“毕生寄迹在山水,列坐放言无故今”。祠堂像艘画坊坐落于水中,四面环绕荷花池,大厅内陈列着历代名人临摹《兰亭集序》的摩本复制品,祠内有池,即墨池。祠堂左右设环廊,整个建筑“山、水、廊、桥、亭”融为一体,可谓独具匠心。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中国兰亭书法节开幕式及书艺交流活动都是在祠内举行。

兰亭碑亭

兰亭碑亭也称“小兰亭”,为砖石结构,古朴典雅,是整座园林的代表性建筑,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碑亭建于清康熙年间,呈四方形,背面临水,显得十分古朴典雅。石碑上的“兰亭”两字,为康熙皇帝御笔所书。碑高1.73米,宽1.02米,厚0.27米。上世纪六十年代该碑毁损,后于1980年修复,现为“兰”字缺尾,“亭”字缺头,游客到此常用手去描摹,随着时间推移残缺部分似乎被慢慢填补,虽为残碑,但其字体依旧骨肉丰满,古意盎然。所以人们戏称此碑“君写民填”,为“君民碑”。

御碑亭

御碑亭是整个兰亭的精华景观,为八角重檐结构建筑,亭高12.5米,始建于康熙年间,1956年毁于台风,现在的御碑亭重建于1983年。亭中的“御碑”,高6.86米,宽2.64米,重约18吨,碑底为须弥座,碑冠勒云龙浮雕,系清朝原碑,已有300多年历史。

此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1693年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书风秀美,雍容华贵。全文除了“一”字保留了自己的风格,其余的全是临仿。“保留”是自信,是气势,是一统天下的胆识和勇气;“临仿”是谦虚,是美德,是勤学好学的自强不息。康熙皇帝是一位令世人仰慕敬畏的君主。

碑的背面是乾隆皇帝1751年游兰亭时亲笔题写的七律诗《兰亭记事》,诗云:“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纪胜名……”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兰亭的仰慕之情,大气磅礴的诗风书韵,折射的是大清王朝恢弘的文化沉淀。祖孙俩代皇帝同书一碑,世所罕见,所以又称祖孙碑。与前面的父子碑,君民杯一同并称为兰亭景区的“三绝”。

临池十八缸

御碑亭左旁的“临池十八缸”是兰亭的一个参与性景点,由十八缸、太字碑、习字坪组成。是根据王献之十八缸临池学书、王羲之“点大成太”这一典故而来。相传王献之练了三缸水后就觉得写得很不错了,有些骄傲,他把写好的一些字拿去给父亲看,王羲之看后并不满意,特别是其中的一个“大”字,上紧下松,一撇一捺结构不太严谨,于是随手加上一点,变成了“太”字,说“拿给你母亲去看吧”。王羲之夫人看了后说:“吾儿练了三缸水,唯有一点像羲之。”王献之听后非常惭愧,知道自己差距很大,于是刻苦练习书法,练完了十八缸水。最终也成为著名的书法家,与王羲之并称为“书法二王”。王羲之写下的一点,真可谓是画龙点睛!作为天下第一书园,这样的构思和设计,也是助推世人要想成就自我,必须勤奋努力!

回望兰亭,自诞生《兰亭序》至今已1670年,它清雅如兰,香泽万代,令人景仰。是一座历史文化丰富的园林,融山水风光、园林景观、书坛盛名、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对所有造访者来说,更多的是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滋润,使人们的心灵在这里得到了净化。

(摄影: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