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成就促安澜,长江潮头筑丰碑——合肥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探访伟大物化成就,溯寻中国精神坐标”
来源:常倩倩 刘祖晶 贺君君 冯子泰 2023-07-12 11:35:45 责编:周晓东 朱媛

7月7日,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探访伟大物化成就,溯寻中国精神坐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江物探公司”)开展实地调研。团队在潘莉老师、宋增伟老师的带领下,集体参观长江设计集团展厅,并围绕“桥‘见’伟大成就、坝‘筑’精神丰碑”这一主题重点对张建清董事长、刘润泽总工程师以及青年员工进行采访和交流,了解长江物探公司建设者们为国家和湖北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做出的突出贡献,倾听长江物探建设者们的动人故事,感受其爱国情怀和现代化建设精神。

团队成员与长江物探科技创新中心党支部成员合照

初心如磐报祖国

舟济江河湖海,物流东西南北。长江,作为中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其流域的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长江一路高歌,奔涌向前,与之同频共振的是“物探人”永不停歇的铿锵足音。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派出的流域管理机构,按照法律法规和水利部授权,在长江流域和澜沧江以西区域内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责,长江设计集团则是其重要的技术支撑单位,而长江物探公司致力于提供工程全生命期物理诊断技术产品与服务,为工程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当被问及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物探人”时,从事物探生产、科研工作已近40年的张建清回答到“人类历史上的很多进步都是靠物理推动的,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我年轻的时候第一次听说地球物理,内心充满了好奇与探索未知奥秘的渴望,相信这也是许多现代化科技工作者的第一素养。”青年员工们纷纷表示,能用自己的专业技术所长为大国重器的开发、监查、养护贡献力量,助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

地球物理的智慧之光闪耀在地球母亲的每一个角落,而物探力量在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过程中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刘润泽谈到:“事关科技的每一次探索,每一次工作都是如履薄冰的,努力用专业知识解决难题,尽力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我想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1998年长江大洪水,2008年汶川大地震……在深赴一线、抢险救援的前方,从未缺少过物探人精心研判、守护安澜的身影。在复兴的路上,他们倾听大地的脉搏,透视地球的心脏,选择将个人理想与家国命运交织,用青春脚步与祖国发展同行,在藏山雪水之间,他们汲取的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无悔志气,记录的是不负时代家国的拼搏成绩。源于热情,忠于使命,这是贯穿物探人献身事业全过程的响亮音符。

123 (1)

团队成员集体参观长江设计集团展厅

攻坚克难勇创新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规范诚信、和谐创新,是长江物探公司的企业理念。在张建清看来,坚持科技创新是公司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和灵魂所在。

曾经,依赖进口设备是制约物探技术发展的瓶颈,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甚至不让我们触碰仪器。面对技术封锁,物探人勇挑重担,将自力更生作为奋斗基点,组建团队钻研攻关,终于突破“卡脖子”技术。刘润泽谈到:“我们许多员工一年将近300天在外进行成百上千次模型实验,最终成功研发出了自己的CT技术和仪器。”今天,长江物探公司手中的核心技术不断拓展,培养了一大批的优秀技术人才,解决了一系列世界级技术难题,打造了辉煌的中华民族品牌。2022年,“堤防隐患(险情)快速探测技术”入选水利部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这项曾被国外垄断的技术,如今已经在长江堤防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湖北荆州长江堤防崩岸险情探测等项目中成功运用,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着坚实支撑。而这离不开六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物探人”对物探技术的执着钻研和持续创新。如今,长江物探坐拥八大核心技术,获得33项发明专利、34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余项技术入选水利部水利先进实用技术重点推广目录、获得各类科技成果累计160余项,为众多工程领域的“国之重器”保驾护航。张建清感叹道,“当我们突破了一个技术难关,会发自内心地产生欣慰感和成就感。”

“克服疑难杂症,攻克技术难题、及时排忧除险、推动行业进步、实现人生价值。”这是每一位物探人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长江物探人用辛勤汗水和踔厉奋斗,将十几年前“物探物探,误差一半”的笑谈转变为守护大国重器“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和牢固基础”的信任。正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传承中,中国物探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进步与跨越!

团队成员与与长江物探科技创新中心党支部成员进行访谈交流

睹物思人传薪火

跋涉千山万水,踏遍流域大地,老一辈物探人曾用行动去书写为物探事业奋斗的意义与决心,他们所传递的不只是技术和经验,还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厚重的红色基因,为年轻人指明了方向,树立了目标。

“常言道,穷不过三代,但是如果精神传承不好,富不过三代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张建清强调:“从前辈留下的丰富的物质成果中,青年人应该学会睹物思人,激发斗志,传承精神,武装思想,不断前进。”历经六十余年的传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长江物探参与了三峡工程建设、乌东德水电站建设、长江沿线7省20市水环境治理……一处处现代化建设物质成就里,记录着一段段直抵人心的动人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进步瞬间,这是物探人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当青年们主动解开物质成就中隐藏的“精神密码”,将被赋予无比宝贵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老一辈人突破了很多技术垄断,现在如何突破工程全生命周期健康诊断技术的任务落在了年轻人的身上。”张建清多次强调,畏难情绪是一切不成功的根源。他希望青年人能够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以机敏锐利的眼光、紧盯不放的精神、精诚团结的合作,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在全新领域勇立潮头、踏浪前行,走向世界前沿,输出中国标准,展现中国智慧,继承前辈传递的精神火炬,在新征程中奋发有为、再立新功。

人们对老一辈物探人产生由衷的敬仰,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年迈之际依然全力以赴地为科研事业和物探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更是因为他们在年轻时放弃了物质享受和安逸的机会,毅然选择了投身于一条充满艰辛和未知前途的奋斗之路。精神长激励,薪火永相传,作为青年一代,团队成员将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行远自迩守初心,奋楫争先展芳华,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书写青春华章,成就出彩人生。

(文:常倩倩 刘祖晶 贺君君 图:冯子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