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六安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水利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徐维国介绍淠史杭灌区建设与管理情况。
65年前,勤劳勇敢的江淮儿女开启了兴建淠史杭灌区这一伟大的治水壮举。以正常日上工50万人、最高日上工80万人的“人民治水战争”,累计投入4亿工日,开挖6亿土方,创造了新中国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淠史杭工程。
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横跨江淮两大流域,有效灌溉面积1060万亩,惠及皖豫2省4市17个县区,是以防洪、灌溉、城乡供水为主,兼有水力发电、生态补水、水产养殖、水利旅游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利工程。
淠史杭工程上引6座大型水库之水,下连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和21万座塘坝,形成了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灌排体系,实现了灌区80%以上的自流灌溉。淠史杭灌区受益范围安徽境内的耕地面积1270万亩,占全省1/6,正常年份粮食产量700多万吨,约占全省1/5、全国1/100,受益范围内的GDP约占全省1/3。淠史杭工程把荒岗连绵的江淮丘陵地区变成了年产超百亿斤的大粮仓,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以前的不足80元增长到现在的13000元,区域内千万人口喝上清洁的水源,昔日干旱贫瘠之地变成了流水潺潺的岭上江南。
从1958年到1978年,淠史杭灌区基本处于边建设、边发挥效益阶段,这是艰苦创建的20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灌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现代化灌区建设进程,推动灌区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65年来,抗旱减灾效益达1600多亿元;加强水资源保护和优化配置,累计城乡生活供水100亿立方米,保障了六安、合肥及沿渠1400多万城乡人口饮水安全;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年均生态补水3亿立方米,塑造了山高水长、林茂草丰的优美生态。
(文: 陈妍 图:中安在线 刘炜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