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一毕业,徐文秀就在合肥市肥西县医院工作,跟基层的父老乡亲们打交道多年。她说,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张胶片呈现的病症背后那些阴晴难料的表情。
6年前的一个冬天,早晨刚上班,就有一个七八十岁的老爷子来做CT,检查肺部炎症。他告诉徐文秀,自己住在本县某镇,之前在镇里卫生院也做过CT,显示肺部有阴影,怀疑是肿瘤,那里的医生建议再到县医院来看。
于是,这位老人家在凌晨四点多钟天还没亮时就起床,走路去赶最早的一趟城乡公交,中间还要换乘,坐了快两个小时才到县医院,就为了重新做个CT。
徐文秀仔细看过片子,发现就是普通的肺炎,叮嘱他回去吊水治疗就可以了。
这样的病例在日常见得多了,徐文秀就开始思考问题所在。以肥西县为例,当时县里所有中心卫生院及部分乡镇卫生院都配备了DR设备,其中有四家中心卫生院还上了螺旋CT机。基层医院硬件设备已达到一定水平,但影像诊断技术落后,基层医院缺乏影像诊断医生,存在患者片子拍过后医生不知所以然的问题,特别是对待较复杂的病例,容易存在疾病的漏诊、误诊情况。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培养一名影像诊断医师周期很长。一名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毕业后一年,取得执业医生证后,在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的指导下可以工作,但只有取得主治医生资格后才能独立发诊断报告,之前所写的报告需要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审核后方能发出。
为此,2018年徐文秀首次担任合肥市政协委员时,就在当年的全会上提交了《关于成立区域内影像诊断中心的提案》,建议在县级区域内建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各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将所拍摄的DR、CT图像实时传入网络系统,由专家团来及时进行诊断和书写报告,从而提高基层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如此能让更多的患者就近就医,各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也可以留住病人,从而缓解“看病难”的问题,也与国家的分级诊疗政策相呼应。
很快,提案被立案并得到了回应。2018年7月9日,在省市卫健委的牵头和指导下,肥西县医学影像园平台开通运行。徐文秀从最初的每天在线看几张胶片,发展到现在一天最多要看80多张,医联体的工作机制运转得很好,乡亲们大小疾病都能够及时得到医治,也给他们的家庭减轻了很多负担。
徐文秀认为,让数据“多跑腿”胜过让病人“跑断腿”,这是作为医者治病救人的初心,更是作为政协委员为民服务的情怀所系。
如今,徐文秀连任合肥市政协委员,还发起成立了以医卫界委员为主的“澄心至微”委员工作室,每个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五下午都开展义诊活动,深入社区一线、走到群众身边,履职尽责也愈发能够找准着力点。
徐文秀发现目前合肥各大医院“智慧化”参差不齐时,立马组织了委员们集中开展关于加强智慧医院建设的主题调研。调研发现,市级三甲医院都已配备了院内电子病历、PACSE、RIS、HIS、LIS等,也具备了网上预约、手机支付、自助打印等功能,但有的县医院还没有自助打印,也没能实现手机支付功能;一般县以下的乡镇卫生院也没有PACSE、HIS 、RIS、LIS等基础的智能化配置。基于此,她向市政协提交了《关于智慧医院分级建设的建议》,建言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及以下乡镇卫生院,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发展、建设智慧医院,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为群众看病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已连任两届合肥市政协委员的徐文秀干劲十足,她表示,她将一如既往把本职工作中的思考和想法及时总结提炼出来,通过社情民意或者提案建议,来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
(耿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