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义安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全面启动
来源:铜陵市义安区农业农村局 2023-09-11 16:00:33 责编:周晓东 刘鹤

为全面深化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摸清义安区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9月6日,铜陵市义安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了义安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启动仪式暨外业采样工作培训会。市农业农村局、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义安区三普办、省三普办分片包保专家、省农科院土肥所专家、外业调查采样人员、乡镇(办事处)分管领导、农综站站长、种植业和土肥工作技术人员等60余人参加了培训会。

培训会中,义安区农业农村局陈卫国局长传达学习了全国土壤三普工作精神并代表义安区作了表态发言,市农业农村局分管局长崔光庆同志作动员讲话。土壤普查工作是全面查明义安区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土壤资源现状及变化趋势,提升土壤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为守住耕地红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在铜陵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专业培训中,安徽省农科院和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分别讲解了外业表层样调查与采样技术规范、土壤普查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土壤普查工作平台操作技能等内容。在室外现场取样操作演示过程,铜陵市技术依托单位、安徽省农科院邬刚研究员按照外业采样技术规范,现场开展操作培训,在采样深度为20厘米的耕地中,根据5个取样点采集了5千克以上表层土壤样品、3个表层土壤容重样品及1个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样品。

安徽省三普办分片包保专家、安徽农业大学谷勋刚教授说:“从现场取样到质量控制都由专家进行完成,保证质量符合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规范,同时也保证取样的质量,我们的普查工作才做得更加有意义更加精准。

据了解,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是时隔40年,对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再次开展的土壤全面体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需要,是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重要举措,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土壤普查工作涉及土壤类型分布、理化性质、重金属、微量元素等,协调发挥土壤的生产、环保、生态等功能,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为社会经济和高标准农田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此次土壤普查工作,对守住耕地红线、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义安区的采集样点451个,其中:表层样301个、剖面样60个、水稳性大团聚体样90个,全区样点数量多、涉及面积大,任务重、时间紧,义安区农业农村局持续发挥牵头作用,每个乡镇配备1-2名熟悉土壤、农学知识的技术人员,严格执行“六统一”技术路线,坚持高位推进、高效率实施、高标准保障,开展好土壤普查工作,如期完成土壤普查工作各项任务,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义安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我们将组织好采样队伍,培训好采样人员,提高技术人员实地操作水平,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调查采样,全力完成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