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刚考完试的喜悦,我随着合肥46中七(26)班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了合肥工业大学徽派建筑艺术展示中心,探索徽派建筑与艺术的独特之美,体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千古匠心
作为刚公示的省级教育科研类科普基地,这里展示了许多精美的徽派建筑构件和学校师生创作的徽州文创作品。砖雕是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砖雕的主要用途是作为房脊屋顶、门楼门套的装饰,寓意有祈福纳吉、驱邪避灾等。徽州山峦叠嶂、风景优美,在如画的景色中露出一栋栋白墙灰瓦,门扇上饰有“寿”字的砖雕,营造了仙山楼阁的唯美意境。听着老师的讲解,观看着精美的砖雕,我仿佛穿越了徽州千年历史,触摸到独具魅力的徽州文化。当一块块砖经过蘸水磨平,一块块图案在匠人的指尖浮现,一把把刻刀刻画出岁月的痕迹,传承的是千古匠心和不朽的文化。
精神的力量
艺术是建筑的灵感。展厅里还展示了多幅艺术大家和教授们的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极具特色的油画,《曙光—红船精神》。作品通过对当年画舫和嘉兴南湖景色的描绘,表达了曙光即将来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艘画舫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精神是砥砺我们奋勇前行的重要力量。作品笔触细腻、色彩饱满,画面气势宏阔、静中有动,完美地诠释出艺术的潇洒和精神的力量。
传承与创新
陶瓷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贯穿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活动的最后一站是参观陶艺工坊,这里展示了学长学姐们亲手制作创造的陶艺作品。醒坭—拉坯—修坯—上釉—烧制,通过一道道繁杂的工序,形成一件件鲜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有的深沉,有的热情,有的理智,有的色彩缤纷,有的本色自然,像一个个音符,在跳动着、弹奏着,如风穿林响,合生陶瓷文化的旋律,让我们沉浸在陶艺的前世今生,深深感受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千古匠心,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我仿佛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熠熠生辉,看到了一个文明古国正阔步迈向文化强国!
(闫心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