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云光村:“水泥路”变身记
来源:付卫星 2024-05-09 12:13:49 责编:毛学农 郑亮

“这宽敞的大路,走起来多方便!”正是春耕时节,这条堵了解集镇云光村村民多年的泥泞坑洼道路终于通了,三轮车、四轮车、小轿车在路上自由的来回穿梭,村民和孩子们个个喜笑颜开。

宿州市埇桥区解集镇云光村位于老汪湖片区,辖三个自然村,地势低洼,土地贫瘠,是安徽省行蓄洪区之一,其中韩王自然村到时窑自然村约3公里路段,道路狭窄,年久失修,路面坑洼不平,每逢雨天,泥泞不堪,给村民生产生活出行、孩子上下学带来很大不便,更存在安全隐患。

“这条路呀,真难修呀,全是坎呀,净是沟呀……这条路呀,真特殊呀,这些年来没人铺呀,春耕化肥运不进呀,山里的柿子运不出呀,老百姓急得哇哇哭呀……”用小品《三鞭子》里的经典台词来描述云光村村民渴望修路的心情一点也不为过。

目之所及,心有所想。省农村信用联社第八批选派干部驻云光村第一书记到村后,立即开展走访调研,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与村民面对面交流,切实了解村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每当路过韩王到时窑自然村这段路时,眼前就浮现出村民和孩子们在雨天艰难行走的场景,心中难免泛起阵阵涟漪,仿佛在催促自己尽快为村民把路修好的呐喊,解决村民的出行难问题,畅通村民的“心路”。

心中有民,脚下有路。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让村民普遍受惠、满意,才能形成干部与群众间的良性互动,彰显帮扶工作价值所在,彰显为村民服务的真挚情怀。云光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心里装着百姓,将心比心,时刻以群众利益为重,将“民之所盼、民之所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将真挚情怀落实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解民之所忧。第一时间带领村“两委”,邀请专业人士,逐条逐巷勘测,逐家逐户征求意见,反复分析讨论,撰写分析报告,逐级请示汇报,争取道路维修改造入库指标,并成功于2024年初动工实施。

道路通了,心里畅了。昔日村民摇头叹息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坑洼泥泞的“水泥路”,经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支持,摇身一变成了现在宽广平直的硬化水泥路了,云光村村民的生产生活出行方便了,孩子上下学也安全了,家长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化肥、农药能运进来了,葡萄、南瓜也走出去了,实现了道路通了、经济活了、产业兴了,为推进乡村振兴打通“大动脉”、注入“新动力”。

此外,云光村驻村第一书记多渠道、多途径争取资金支持,在村民上山下湖的多个路口,通过埋设管涵修桥、整修便道,打通了多个村民上山下湖道路,有力地解决了多个道路交通隐患问题,得到村民一致好评。

(付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