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安徽望江县积极推进耕地恢复工作,以实际行动遏制耕地“非农化”、加快“非粮化”耕地复耕复种,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护好一方责任田。该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扛牢扛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坚持消存量、遏增量,加强日常巡查,加速整治落实,加力宣传引导,全力以赴让“良”田回归“粮”田。
在望江县凉泉乡团山村玉米种植基地,一垄垄玉米长势喜人,放眼望去,成片的玉米郁郁葱葱,空气中弥漫着玉米的清香。据了解,该片土地原本是田地,由于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田地撂荒多年,逐渐长满了杂草树木。为了抢抓时节,团山村在对土地翻耕后,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将撂荒的土地变成种满粮食的“希望田”。凉泉乡团山村党总支书记徐劲松说:“我们村里将所有撂荒土地进行了整理恢复,土地恢复以后,考虑到外出务工人员不能返乡耕种,村里股份经济合作社先统一流转过来进行耕种。”
据介绍,去年,团山村恢复耕地700余亩,2024年上半年全部流转进行种植,村党总支与安徽菜大师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合肥水稻研究所及时对接,发展订单生产,产品不愁销路。按照一季玉米和一季油菜的种植方式,700亩耕地能为村集体创收100万元。
凉泉乡党委、政府举全乡之力,将土地分到每个党员身上不仅可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能更好的让群众也参与耕地恢复工作中来,整个耕地恢复工作成效明显。“凉泉乡党委2023年耕地恢复面积达到4000余亩,采取大户流转、村集体承包、订单产业等多种模式,确保恢复后的耕地每一块都种植了农作物,在增加耕地恢复后的经济效益同时,也确保了恢复后的耕地长期稳定耕种。”凉泉乡分管负责人欧阳平介绍说。
“小田”变“大田”,“粮田”变“良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大减轻了农民劳动负担,夯实了乡村全面振兴,在望江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2023年,全县恢复耕地11000亩。望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做好数据统计的同时,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乡村,将耕地保护政策送到农民家中,营造全民参与耕地保护的良好氛围,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优复耕服务、技术服务、丰收服务,助力高质量耕地恢复工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安徽望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曹长根表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县局将提升站位,抓住重点,压实责任,按照‘一村一农场’模式,将恢复后的耕地统一流转到村集体产业公司,由村集体统一耕种。这样,既有效防止了这些恢复的耕地被再度抛荒或流失,同时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确保这些恢复的耕地种得上、有效益、能持久。从而有效扎实推进农村耕地撂荒整治行动,将荒废的土地变成“良田”,又守护了群众的“粮袋子”,也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确保望江县耕地保护工作取成效。
( 金锋 王翔 王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