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之际,肥东县张集乡薛集社区的几名学子收到了来自薛氏宗祠联谊会的奖学金,怀揣着村民们的奖励与寄予的厚望他们正准备前往心仪的高校开启美好的大学生活。这得益于张集乡党组织书记领办的“祠堂‘变身’乡村治理新阵地”项目,该项目依托张集乡浓厚的宗祠文化氛围,借助大姓村民对祠堂的深厚感情,深挖提炼传统祠堂文化,聚集村民力量,继而将祠堂打造为基层善治新阵地。
肥东县张集乡现有宗祠五座,其中薛氏宗祠、刘氏宗祠、王氏宗祠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而刘氏宗祠最为著名,被《肥东县志》列为文物胜迹,与包氏宗祠、李鸿章家庙等并列入史册。现今张集乡的祠堂不仅有追思先贤、教育后人的作用,更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助力,解决基层治理难题。
助学解困,村民互助共美好。薛集社区的薛氏宗祠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如今修缮一新的祠堂与薛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邻,更好的为薛集社区的村民服务。在这里村民们聚集力量从物质上、生活上帮扶困难户、奖励优秀学子,祠堂引领着村民勤学向上、向更美好的生活迈进。依托薛氏宗祠开办的肥东地区薛氏联谊会设立专项奖学金,主要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及资助家境贫寒的学子,激励学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回馈桑梓。奖励标准为211、985等重点大学奖励5000~2000元不等,特困学子达一本线,奖励 2000元。在重学奖学的乡风激励下,薛集社区先后出了肥东县理科状元、中国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学子,在教育资源相对不优良的乡村,薛集社区学子考上重点大学的数量在各乡村社区中遥遥领先。
移风易俗,弘扬好家风民风。每年一届的张集牡丹文化旅游节让刘氏宗祠被更多人知晓,祠堂老屋承载着刘氏祠堂百年沧桑,祠堂内种植着李鸿章赠送的两株树龄160多年的姚黄、魏紫牡丹花。在这样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书记领办项目组织社区干部在祠堂内定期开展文化活动,宣扬好的家风、民风,引导村民学习文明,向上向善。充满历史文化沉淀的祠堂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让许多村民感受到好家风、好传承的重要性,更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建设。
说和促友,邻里融洽乡风淳。书记领办项目推出“有事到祠堂说、有理到祠堂讲、有纠纷到祠堂调”的调解模式,让祠堂成为村民沟通交流、化解矛盾、议事决策的文明驿站。王氏宗祠位于肥东县张集乡张集社区,这里绿树环村风景秀美,至今约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如今若村民间发生矛盾都自发来祠堂调解。社区居民王某和武某两家为了门口的水泥道路产生了不同意见,谁也不让谁,眼看矛盾就要升级,有人提议去祠堂调解,在社区书记及乡贤的调解劝说下,两家达成一致,矛盾没有了关系更胜从前。多次调解成功渐渐让村民之间互敬互让,关系融洽邻里和美,形成新时代六尺巷美谈。
张集乡书记领办项目,在弘扬优秀传统祠堂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入党建、扶危济困、奖励助学、移风易俗等乡村治理内涵,为基层治理、建设美好乡村开拓了新途径。
(夏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