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石岭古桂
来源: 2024-10-29 08:42:15 责编:奚正喜 桑士宣 何怀光


认识板石岭,纯属意外之娱。

国庆节期间,朋友应华先生晓得我要去凤凰山老矿区,他说:“品凤凰山卤鸭,看板石岭古桂,是秋天里最惬意的事。”我问:“板石岭古桂在哪里?”应华回到:“在南陵县,离凤凰山不远。”并发来一个视频,内容是介绍板石岭古桂公园美景的。

我知道,桂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百度云:桂花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可用于痰饮咳喘,脘腹冷痛,经闭痛经等。桂花还可加工为桂花糕食用,桂花糕历史悠久,又称重阳糕,有诗句“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桂花树还具有观赏价值,其树姿端正优雅,树冠作“团团”状,线条柔和的树形给人安定平和之感。宋代谢懋有诗描写桂花是“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元代顾瑛则写道“金粟霏霏下如雨”。 

凤凰山,是我心之所往的地方,因为那里的王老头卤鸭有我舌尖上最美的记忆。板石岭,这个名字却很陌生,那里还有古桂公园,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10月6日早晨,我们一行八人,乘两辆小车,冒着小雨,从市区抵达凤凰山,九点不到即喝完早酒,吃完卤鸭小刀面,兴致勃勃地驱车前往板石岭。

“板石岭”,望文生义,应当是因出露的岩石形状而得名。意为此地山岭较多且出露的石头形似木板一般。如今,我来板石岭,不为寻找石头,而是为了古桂。

出凤凰山老矿区,往九榔村方向,右转至铜南公路,再左转至339省道,进入沈象路,再左转至板石岭山村道路,四十分钟左右,我们进入古桂公园。

这是个坐落在板石岭半山腰的公园,干净的柏油路旁,停了不少车辆,游客很多。打开车门,大家立马闻到浓浓的桂花香,异口同声地呼喊“好香!好香!”

在公路旁,一个路牌,标有四个地点:古桂公园、农民普法馆、谭震林故居、丁香茶舍。让我眼睛一亮的是谭震林故居,我当即提议先去看看这里。

从古桂公园斜对面的右手往下行,是一条老旧的水泥路,不到五十米开外,左手边,看见有一个很大的活动场地,舞台、草坪、巨石,还有一个“喜结良缘”的大红门楼,两边的树上挂满红灯笼,国庆节的喜悦气氛盈满眼帘。草坪的右边墙上,赫然印着“我在躺坪,你在哪里”八个红字,引人遐想。

再往下行,见一古井,边上竖有“军民井”牌匾,是当年谭震林将军为了解决当地百姓干旱之苦而修建的水井。“吃水不忘掘井人”,板石岭百姓心里面感谢着谭震林将军呢。而路右边满树的桂花,正在述说着当年新四军三支队官兵挖井的故事吧?

在桂花香气中,我们又步行不到百米,看见一个红色广告牌“板石岭茶干”,原来是一位南陵县返乡青年创立的一个豆腐作坊,生产山泉水豆浆、豆渣香辣酱、手工茶干、豆渣桃酥等,引得我们这些游客驻足,品尝、购买这里的特色产品。

继续往前走,有一个小广场,有村民在这里闲坐、聊天。右转,十来米即看见“谭震林故居”。从外观看,是具有徽派风格的建筑,进得里面,大约八十平方米左右,里面展陈的战时一些军队用品和谭震林同志的照片,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战争年代。当年,新四军第3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率部驻防南陵时,创办抗日救亡干校、发展一批中共党员、收编土匪余子才、指挥马家园战斗的一桩桩往事,至今还在南陵县干部群众中传为美谈。

看完“谭震林故居”,我们原路折返,再过村广场、又过豆腐坊,这回我们从右边往上行。不足百米,三颗巨大的古桂花树蓬勃生长在我们面前,其香气浓郁,路边牌匾写着“国家二级古树,品种金桂,树龄500年”。500年桂花树,在我们铜陵钟鸣镇乡下也有,但是这里一下子就有三颗。而且,更稀奇的在后面呢。

上行,穿过柏油路,即回到了古桂公园。往上看去,可见山峻林密,郁郁葱葱;再看正前方,古桂花树沿山谷分布,曲径通幽,时值桂花盛开季节,花香四溢,落英如诗。公园里游人如织,欢声笑语皆为桂花而发。我们沿小径漫步,忽闻游人惊呼“800年”,赶紧放眼,见一群桂花树旁站着七八个旅客,正在观赏桂花树。趋步向前,看到七株桂花树正张开巨大的翅膀欢迎我们,仔细一看,树旁竖一牌匾,告诉我们,这七株800年桂花树皆是金桂,且号称“竹林七贤”,取意七颗树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嵇康、单涛、阮籍等一群杰出文人墨客,隽秀挺拔于竹林、山水之间。我在想,这七颗桂花树都有着怎样动人的历史故事呢?

环顾四周,满园的桂花树,满园的游客——漫步,注目,沉思,嬉闹,绘画,拍照,一幅幅美丽的镜头,闪现在我的眼前,仿佛告诉我,我们今天来这里,既是一个机缘巧合,更是一场美丽的相遇。

我们一行八人,在古桂公园门口,兴高采烈地合了影。

“春谷之北,英烈故乡,竹桂万顷,胜地江南,家发联三,板岭古庄……”,这是古桂公园边上不远处,“农民普法馆”门口石碑上的刻语。

一个外地旅游团的导游在这里讲解。原来,这个地方属于芜湖市南陵县家发镇联三村,板石岭村是联三村的一个古村庄,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如果从空中俯视,会看到村子里有许多徽派古民居,白墙黑瓦,飞檐翘角,它们在青山绿水、古树青林之间,彰显着板石岭的古色古香,凸显徽派建筑艺术的魅力。

该村庄有我国目前已知最大的古桂花树群,百年桂花树287棵,五百年以上60多棵,最古老的桂花树已有近千年。经考证,联发村现有古桂群9处,其中50%分布于板石岭村。

导游还介绍说,除了古桂树,板石岭还有着“万亩竹海”的景观,与古桂相互映衬。金秋时节,古桂馥郁芳香,竹海迎风摇曳,清新的空气与盎然的绿意构成了如诗如画的美景。

可惜,这次我们来的有点晚,没有看到“万亩竹海”,只能留待下一次了。

如何让小众旅游热起来,这是个问题。

板石岭,目前还是个小众旅游目的地,没有成为全国、全省旅游网红打卡地。

网搜表明,这些年,南陵县对板石岭旅游资源高度重视,组织实施了板石岭乡村改造,让过去“脏乱差”的村舍、道路旧貌换新颜;通过招引人才、资金,开发当地的红色资源、绿色资源、生态资源,打造了不少旅游小景点,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和旅游经济发展有效结合。每到秋季,当地会举办各种与桂花相关的活动,比如2024年9月27日举办的家发镇第九届板石岭千年丹桂艺术集市,活动期间有充满桂花元素的晚会,还有乡村运营研讨会,稻香音乐集会、汉风集体婚礼、丹桂摄影大赛以及社区运动会等诸多系列活动。

我在想,板石岭的旅游资源很丰富,但是对外宣传力度还要继续加大,让周边城市的人乃至全国全省的游人,知道、熟悉这个地方,到这里打卡、消费;除了秋季,还要做好春、夏、冬季旅游文章,大力开发旅游产品、旅游项目、旅游品牌,让来这里旅游的人,把板石岭的美好物产和记忆带回去,吸引更多的外乡人到此一游。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板石岭,这座寄托着人们对沉淀的沧桑岁月与农耕文化的深深眷恋的村庄,必将以其山明水秀、松竹连绵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成为我们心心念念的地方!

(王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