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无为 ▏方小平:安澜故里,荷馨洪巷
来源:方小平 2024-11-17 18:45:29 责编:曹昱 王悦

稻菽千重浪,荷花十里香。金秋季节,我与原《志苑》杂志社芜湖记者站副站长李俊平,芜湖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张甫根等一行到洪巷镇采风。洪巷镇主任科员戴茂标,受镇党委书记陈赟的委派,接待了我们,在镇政府会议室,戴茂标向我们介绍了洪巷镇的情况,并在文化站代卫华同志的引领下,我们实地走访了洪巷镇的一些地方。

洪巷位于无为西南,濒临长江,与铜陵市隔江相望。现有人口4.8万人,面积84.6平方公里,金牛路、洪青路穿境而过,西河和郭公河环绕流淌。境内圩田广布,间有丘陵,水系发达,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盛产莲藕、油菜、水稻、荸荠,河蟹、河虾养殖由来已久。近年来,洪巷镇党委政府着力挖掘戴安澜、李辛白等历史文化因素,开发利用莲藕的观赏价值,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加强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观光休闲小镇。

洪巷镇文化底蕴厚重,有始建于唐代的柏林寺、宋代的青岗寺和建于清代的戴氏宗祠、周氏宗祠等名胜古迹。

洪巷镇人才辈出,民国时期出过戴端甫、戴安澜、戴蔚文、王光国、戴恺华、戴子雄六位将军。新中国成立后,从这里走出了四位将军,李培基,曾任陆军南昌学院院长;戴克,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许惠民,曾任某集团军副政治委员;王光亚,现任北京市武警总队参谋长。洪巷不仅出将军,还出过一位很有影响的文化名人李辛白,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行者,被胡适尊为白话报纸的鼻祖,被毛泽东尊称为先生,被鲁迅和陈独秀视为同道者。他曾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光绪末年在上海创办了《白话日报》,以白话文宣传革命和新文化,是我国白话文运动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在北京大学担任庶务主任、出版社主任期间,他曾主编《新生活》周刊和《第一小报》,为当时蓬勃发展的新文化运动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挥戈上阵。担任过安徽省图书馆馆长。一九四五年国共和谈时,毛泽东曾邀他赴重庆共商国是。李辛白一生从事教育、文化事业,并著有大量的诗文留传于世。生前辛辛苦苦,死后清清白白,正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

将军故地

我们首先参观了安澜广场,凭吊抗日民族英雄戴安澜将军。该广场占地1500平方米,广场中央矗立着戴安澜高大的塑像,塑像总高度为5.26米,分底座和塑像两部分,将军塑像3.8米,用汉白玉雕成,寓意着戴安澜1942年5月26日为抗击日寇以身殉国,时年38岁。将军塑像一身戎装,目光深邃坚定。塑像后面是丰碑墙,墙上记载着戴安澜的生平简介。戴安澜生于1904年,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安徽省无为仁泉乡(今洪巷镇)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在长城会战中,他率部血战古北口;在武汉会战中,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在徐州会战中击退艾山阵地日军的进攻;在昆仑关战役中击毙日军中村正雄少将。1942年,他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在同古会战、收复棠吉等战斗中立下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

1942年7月31日,广西全州上万人为殉国的抗日英雄戴安澜举行隆重的安葬悼念仪式,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1948年5月3日,戴安澜的灵柩由广西全州迁葬于安徽芜湖小赭山故里。1956年9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2009年9月10日,戴安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接着,我们驱车到练溪社区拜谒戴安澜故居。将军故居的砖为老砖,瓦是小瓦,老式木质梁柱,前三间后三间,中间一个天井小院。故居内存有水车、石碾等。据当地村民说,戴安澜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这屋子是他当团长后在戴氏族人的帮助下修建的。走进正门,中堂上方悬挂着将军大幅照片,左侧是戴安澜的英雄事迹介绍,右侧是全家照,照片中有他和夫人王荷馨及他们的子女。代卫华对我们说,戴安澜生前对子女要求很严格,教育他们要好好读书,好好做人,将来报效国家。长子戴复东,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担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教授。次子戴靖东,原南京理工学院教授,小儿子戴澄东,曾任江苏省水利厅厅长,女儿戴潘篱,上海市政协委员。他们秉承父亲的遗志,都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戴安澜将军的一生是英勇战斗的一生,是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国家安危为重的伟大一生。戴安澜将军曾说过:“祖国的存亡,完全操之于我们自己,兴亡是我们应负的责任”。我们在戴安澜的故居盘恒良久,离开故居时,大家向戴安澜将军的遗像三鞠躬。英烈不朽,浩气长存。

十里荷香

当我们来到洪巷镇的联合村时,看到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荷花,大家被眼前的景色震撼、陶醉,有同行者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洪巷镇依托当地农业资源优势,确立“科技、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莲藕产业,促进农村增效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该镇聘请安徽省现代农业工程设计研究院专家来编制规划,并多次组织莲藕种植户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扩大种植规模,在联合村建设了一个2000亩的莲藕标准化示范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近万亩的莲藕。全镇现有莲藕加工企业4家,产品销往江苏、浙江、香港、美国、韩国等地,备受客户青睐。同时发展藕鱼综合养殖600余亩,引进太空莲36号新品种种植400多亩。联合村种植的大都是鄂莲,高花大叶,香远益清,洁白的莲花楚楚动人。在连片的荷塘中时有白鹭翔集。车至洪巷社区,我们见到了一大片太空莲,亭亭净植,花呈粉红色,色香双绝,不同凡卉,大家便在此留连往返。鄂莲的藕肥大脆嫩,藕粉味美清醇。太空莲所结莲子,营养价值很高。一位种植莲藕的中年汉子告诉我们,种莲藕的经济效益比种水稻等其他农作物要高好几倍,每到夏季,前来观光赏景的游客络绎不绝。

美丽小镇

洪巷过去叫洪家巷,解放前它只是一条窄窄的巷道,巷中有几家小商铺,还有一个铁匠铺和一家理发店,街巷陈旧凋敝。解放后,此地逐渐兴旺起来,特别是1992年撤区并乡后,洪巷由小乡变成了一个建制乡镇,这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徜徉在新建的集镇上,只见十字型的街道路面宽阔整洁,两旁的楼房鳞次栉比,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财政所、供电所、以及学校、医院、农村商业银行、移动公司等20多家单位坐落于此。

近年来,洪巷镇加快了集镇建设步伐,建成了安澜大道、辛白大道、荷馨路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治理中心,改造了集贸市场,实施集镇区域污水管网化,主干道弱电下地,亮化、绿化等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提升,洪巷投资3000万元加固西河堤坊,实现了西河、郭公河洪巷段堤防水泥路全线贯通,将洪巷镇防洪标准提升到50年一遇;投资350万元建设罗山村双车道2.2公里,投资300万元建设农村公路联网路5.4公里;投资600余万元建成龙泉徐老美丽中心村,投资250万元完成竹园等5个宜居村庄建设;投资550万元建设洪巷镇莲藕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取电网建设资金约905万元,全镇完成20个配电台区农网升级改造,还通过一事一议等项目为双丰、龙泉、青岗等村安装太阳能路灯1000余盏,基本实现镇内主干道路灯全覆盖。街上商场、超市里的商品齐全,琳琅满目。洪巷藕粉、洪巷小饼、练溪老酒、湖陇方片糕等具有地方独特风味的小吃随处可见,集市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一派繁荣景象。

美丽的小镇洪巷,不仅经济繁荣,社会事业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8年至2021年,洪巷镇文明创建、垃圾治理工作在无为市年度考核中连续四年名列第一,同时,连续4年被评为芜湖市文明创建先进乡镇,受到省委农办通报表扬。2019年10月,戴安澜故居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洪巷被安徽省林业局评为“森林乡镇”。自2019至2022年,洪巷被中共安徽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成绩突出乡镇”荣誉称号;2021年,洪巷镇被评为“安徽省卫生乡镇”;2022年9月,罗山美丽乡村和陈村美丽乡村均获得芜湖市表彰;2022年10月,洪巷镇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2022年2月,洪巷镇被安徽省侨联文化宣传部选为第二批“安徽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23年2月,洪巷被中共芜湖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芜湖市“智慧芜湖大米”示范基地。 

擘画未来

洪巷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冲击平原,为典型的江北水乡,境内河渠纵横,土地肥沃,风光旖旎。这里民风淳朴,人们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当采风活动快要结束的时候,镇办公室主任打来电话,说陈赟书记刚从市里开会回来,我们便三步并作两步走,来到陈赟办公室,就洪巷今后的发展规划进行了现场采访,陈赟告诉我们:洪巷镇正处于城镇化和现代化协调推进阶段,也是兴镇富民的关键时期。洪巷镇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着力打造“认知洪巷、热爱洪巷、留在洪巷”招商引才的完整链条;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宜居村庄、道路交通等项目建设;努力把戴安澜故居、戴氏宗祠等文物遗址资源与全镇文旅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积极引入体验式互动式业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贯彻产业发展、生态治理、便民服务和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始终,进一步发挥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开拓进取,创新工作,努力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陈赟的讲话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我们有理由相信,洪巷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富裕、文明、美丽。

作者简介:方小平,安徽省无为市政协办公室原副主任,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农民日报》《中国诗歌网》《安徽日报》和《诗歌月刊》《作家天地》《当代作家》及《台湾青年》等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百余篇。为安徽电视台拍摄旅游风光片《泊山洞》撰写解说词,该片在安徽电视台多次播放,芜湖电视台、马鞍山电视台等电视台作了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