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政协工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含山县政协以其有“商”有“量”,有“为”有“力”,有“情”有“意”的工作特色,不断为地方发展、社会和谐注入强大的活力与动力。
一、有“商”有“量”: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
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商”与“量”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各个环节。
从专题协商会到“两室”(委员活动室、工作室)协商座谈会,政协委员们围坐在一起,就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例如,在含城交通管理情况专题协商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充分尊重彼此的观点,不同的想法在这里碰撞、融合,通过平等的“商”与“量”,形成了“要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布局,运用系统、全局和长远思维,综合考虑城市道路规划,注重新老城区功能匹配,推动城市中心逐步转移。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城市更新项目申报契机,谋划一批交通路网、老旧设施改造、停车场、交通信号设施更换等基础设施项目,坚持以建促管,建管结合,不断拓展外环路,打通断头路,改造老城区支路......”等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协商成果。
基层协商同样活跃。通过开展微宣讲、微治理、微服务、微协商、微监督“五微”活动,委员们倾听百姓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将这些基层的声音带到协商平台上,与各方进行协商讨论,使得决策更加贴近民意,体现了协商民主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在陶厂镇的协商议事室里,政协委员与居民代表、基层干部共同商量先后协商解决儿童口袋公园、社区路灯亮化等群众愁盼问题4件、关爱帮扶及人居环境整治等问题18件,打通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有“为”有“力”:积极履职彰显担当
含山政协工作不仅停留在协商讨论上,更是在实际行动中有“为”有“力”,切实履行职能。
在民主监督方面,含山县政协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每年组建8个民主监督小组分别对8家单位进行专题民主监督,出具《民主监督意见》,以监督促实效,推动工作开展。2024年,8个民主监督小组分别对县发改委、县市场管理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科技局等8家单位进行专题民主监督,分别聚焦社会事业,分别对城市困难群众“困有所扶”集成改革、县残联残疾人辅助器具管理及适配服务、含山县社区矫正“队建制”改革试点、库区移民项目推进、安徽供销含山农产品物流大市场建设等方面出具《民主监督意见》,提出民主监督意见68条,各单位能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落实监督意见,以监督促实效,推动工作开展。如县残联对全县一万三千多名残疾人逐一进行走访,面对面进行 评估,实现辅助器具个性化适配服务,2024 年共计为 440 人,发放辅助器具 460 件。县发改委进一步规范项目编制、项目实施和项目监督,在实施和计划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和三峡工程后续工作项目时,优先解决水库移民生产生活突出问题,改善人居环境,增加移民收入。
在参政议政上,深入开展视察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成果。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含您协商”协商方式,以“打造全省乡村振兴样板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联动政协“两室”,开展大调研、大协商协商议政活动,形成20余篇调研报告。这些意见建议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许多建议被纳入政策制定和项目实施当中,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三、有“情”有“意”: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政协工作充满了“情”与“意”,这是凝聚共识的关键所在。
含山县政协始终怀着对人民的深情,密切关注民生热点问题。面对汛情,根据县防指统一部署,县政协负责人与县委、政府同心“协”力,直击一线,下沉基层开展防汛督查工作。号召广大委员积极投身防汛工作,安徽盛大建筑公司、安徽构筑建设公司等多家委员企业积极捐赠防汛物资计3万余元,为防汛工作贡献一份力量。在关注老年人养老问题上,县政协组织开展全县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活动,提出改善养老设施、提高养老服务质量等意见建议,并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同时,含山县政协充分发挥政协作为大团结大联合组织的优势,通过开展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了各界人士之间的感情。全力推进“书香政协”品牌建设,成立县政协书画院,举办历届政协委员书画展、开展政协委员书法公益大讲堂走进校园;与县作家协会合作,在“吴楚文章”微信公众号推出“含山县政协委员荐读一本书征文作品选登”等活动,体现了政协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蕴含的深情厚意。
总之,含山政协工作的有“商”有“量”,有“为”有“力”,有“情”有“意”,在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含山政协将继续秉持这些特色,不断开拓创新。
(宣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