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市政协:“三个强化” 推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铜陵市政协 2025-01-12 22:34:11 责编:奚正喜 桑士宣 何怀光

近年来,铜陵市政协充分发挥全国政协办公厅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联系点优势,持续推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提质增效。2024年报送社情民意信息683篇,全国政协采用13篇,其中1篇获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肯定;省政协采用13篇;市领导批示113次。

强化组织领导,织牢信息工作“一张网”。坚持党建引领。将“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列入市政协党组工作要点,每年召开一次全市政协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会议,主席会议每季度听取一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情况汇报。以打造“三微联动·同心向党”特色党建品牌为抓手,在9个专委会分别设立功能型党支部,通过所联系界别,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委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全年占比达90%以上。建强工作队伍。实行“全员信息”模式,密切与县区政协、政协各参加单位、专委会沟通联系,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信息收集网络。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在全市各层面选聘42名特邀信息员。每年举办两次培训班,组织委员和信息员学习交流,互学互鉴信息工作经验与做法,提升实操能力。搭建信息平台。强化市、县、乡镇办(园区)三级报送网络建设,在14个市级“同您协商”委员工作室设立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站,在58个县、乡镇办基层协商议事室设立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箱,通过“微协商”“微监督”“微建议”等活动广泛收集信息,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形成整体合力。

强化精品意识,量准信息工作“一把尺”。精准选题。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党委政府重视的发展难题、群众关注的民生课题找切口,既聚焦“国之大者”,也锚定“民之关切”,把接地气、冒热气的群众期盼收集上来。比如,围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这一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报送的建议被省政协信息专报综合采用,获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肯定性批示。吴强、谢中友委员建议推广安装独立式感烟探测报警器降低家庭火灾安全隐患的信息,被全国政协办公厅采用,获得中央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突出特色。聚焦铜陵资源、产业特色优势,深挖在全国、全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选题,集中报送前瞻性、战略性、跨领域、专业水准高的社情民意信息。比如,立足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组织发展改革委、工信局等单位及相关企业开展座谈,学习借鉴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典型案例,报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获评安徽省政协具有影响力的重要社情民意信息。提升质量。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不调研不协商、无准备不建言”,把立意准确、客观真实作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根本。加强前瞻谋划,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系统归集、综合分析、多元转化,从“一件事”中梳理“一类事”,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益、言之有用。2024年全年全国政协、省政协信息采用率同比提高20%,仅第三季度全国政协就采用9篇。

强化制度建设,下好信息工作“一盘棋”。健全选题策划机制。紧扣“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民之关切”,结合地域特色,由市政协秘书长牵头,每月召开一次各委室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例会,总结工作、策划选题、分析研判、通报反馈、布置任务。依托委员工作室,组织召开信息策划座谈会、信息选题会商会等活动,加强针对性约稿,努力让专业人士研究专业问题。健全通报激励机制。制定《加强和改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实施意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考核办法》等文件,健全通报反馈、点评调度、考核激励等机制。把社情民意信息报送情况记入委员履职档案,作为评选优秀委员的重要依据。每年评选优秀信息、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在市政协全体会议上进行通报表扬,进一步激发报送信息的积极性。健全转化机制。推动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与协商议政、调查研究、民主监督等活动有机结合,主动对接全体会议、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等重点协商监督履职活动,积极挖掘委员提案、大会发言等资源,及时转化成社情民意信息。健全督办机制。严格落实主席会议成员牵头督办社情民意机制,遴选部分市党政主要领导批示的社情民意信息进行跟踪督办,构建“选题策划、委员反映、领导批示、跟踪问效、通报反馈”全流程工作闭环。全年围绕市领导批示39篇重点社情民意信息,联合相关专委会、政协委员、信息反映者赴市教体局、市住建局、市公安局等15个部门开展面对面交流,推动信息办理落地落实。

(周军  张洁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