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东至县政协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提案工作新要求,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在工作举措上做加法,实现“1+1>2”的效果,推动提案工作提质量上台阶,更好发挥提案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引导+激励”,提高提案整体质量
提案数量反映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提案质量反映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水平,为此,县政协多措并举稳数量提质量。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坚持“无调研,不提案”,引导委员在深入调研中发现和思考问题,以提案形式精准反映问题和帮助解决问题。二是做好选题引导。于全会召开前4个月,向每位委员发出征集提案的通知,列出提案撰写的选题和范围,引导委员将“目光”聚焦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上来,聚焦到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上来,并对提案撰写质量、格式、内容等提出要求。三是做好提案培育。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开展调研视察、民主监督、政协走基层、走访委员等活动,让委员更好地知情明政、体察民情,更好地交流提案、酝酿提案。四是提升撰写水平。号召委员认真学习全国政协新修订的《提案工作条例》,熟练掌握提案撰写方法,按照“三性”“三有”要求,做到一事一案,实事求是,简明扼要。在政协网站提案系统公开提案,为委员规范撰写提案提供模板和参考。五是严格审查处理。在进行预审、初审的基础上,邀请县委办、县政府办有关同志对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收到的每一件提案进行严格审查,规范地进行分类办理,加大撤并案力度,共并案24件,转作委员来信4件、社情民意信息2件。注重对立案提案的修改提升,确保提案的整体质量。六是注重考核激励。根据《东至县政协委员履职积分制考核办法》,对委员提交提案情况进行量化积分考核,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并作为评选年度优秀提案、提案先进个人和优秀政协委员的依据,在全会上进行表彰奖励,调动委员们撰写高质量提案的积极性。
“协商+监督”,增强提案办理质量
县政协通过把协商和监督沉下去,促进提案办理质量提上来。一是加强提案办理全程协商。倡导“无协商,不办理”,引导承办单位将沟通协商作为提案办理的必要环节。如县市场监管局在提案交办后,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专人负责提案办理工作。在办理过程中,邀请了提案委员及相关会办单位开展实地走访调研,并召开提案办理座谈会,与委员面对面地沟通,实打实地办理。二是开展提案办理二次协商。对于受条件限制,一时难以办理的提案,县政协提案委负责同志陪同承办单位主动上门与委员进行深入沟通,耐心做好解释说明,理顺委员情绪。三是督办重点提案。从立案的提案中遴选出5件典型性、代表性较强的提案作为重点提案呈送县政府领导阅批,并由县政协主席、副主席领衔进行督办,发挥重点提案办理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多渠道监督评价提案办理成效。发挥40名民主监督员的作用,对所联系单位的提案办理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督。要求提案委员填写《提案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对提案办理情况进行评价。持续开展提案办理效果社会化评价,将提案内容和提案办理情况在县政协提案系统进行公开,主动接受委员及群众的监督评价,把评价结果报县委、县政府,反馈给提案承办单位,并作为相关单位年终综合考核及提案办理工作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延展+融合”,提升提案工作效能
县政协以提案工作为重要载体,加强各项工作之间的延展联动、灵活转化、有机融合,促进政协各项履职提质增效。一是延展提案工作成果。坚持从提案中遴选重点民主协商课题,县政协常委会从委员提案中选取“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关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建议”等作为2024年重点民主协商课题,开展专题调研或视察,形成调研视察报告,经县委、县政府批转相关部门办理,推进委员建议落深落实。二是按需灵活转化。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将2件县级难以办理落实的提案转化为社情民意信息,通过社情民意直通车争取上级支持,助解难题。将4篇得到县委主要领导批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大会发言,转化为提案,其中2件作为重点提案。三是推进深度融合。在开展调研视察时,邀请有关提案人参加,了解提案办理过程和成效。结合民主监督、政协走基层、重点社情民意信息督办活动等,督办相关提案。根据调研视察及各类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撰写提案。实现提案工作与其他工作互相融合、互相促进、聚合发力。四是讲好提案故事。通过各级各类宣传媒介,宣传提案工作成效、动态及提案办理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用心讲好新时代提案工作的新故事,营造良好氛围,让更多人了解关注支持县政协提案工作。2024年共有12篇反映东至县政协提案工作的信息被省、市政协,省级报刊《江淮时报》、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客户端等采用。
(张雪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