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浩荡,万物勃兴。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21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满怀热忱、意气风发地共赴这场春天的盛会。
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希望与挑战并存。在这个重要历史节点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将为实现新征程的良好开局凝聚共识、贡献力量。
在大礼堂穹顶群灯的映照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灿然生辉,分列两侧的十面红旗鲜艳夺目。15时,大会开始。全体起立,高唱国歌,激昂的旋律在会场回荡。
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代表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举办各类协商议政活动85场次;
开展视察考察调研活动99项;
收到提案6019件,立案5091件,办复率99.9%,向1800多位委员寄发提案办复证书;
收到信息来稿54317篇,采用11323篇,编报信息刊物1728期;
19557人次委员开展履职“服务为民”活动6501项、联系界别群众活动10516项,服务群众100多万人次;
……
过去的一年,人民政协事业展现新气象、新面貌,委员们用阵阵掌声,抒发心中的强烈共鸣。
时间,开启新的书写;中国,翻开新的华章。站在新起点,住皖全国政协委员纷纷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挺膺担当、履职尽责,为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开幕会结束后,走出会场,住皖全国政协委员、芜湖机器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许礼进仍难掩心中激动,“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务实精炼、硕果累累,我倍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将用心领会报告精神,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等方面建言献策,在为国履职、为民尽责中践行初心使命。”
“高站位、高起点、高成效的政协工作成果振奋人心,也为未来委员更好地履职尽责指明了方向。”住皖全国政协委员、金寨县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余静告诉记者,对接下来的工作她充满期待和信心,相信农民的收入会越来越高、农民的幸福感会越来越浓。此次参会,她会围绕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能够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感到使命光荣的同时,也对国家的发展充满期待。”住皖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陶仪声表示,在未来的履职过程中,她将聚焦强化跨区域协同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国家区域中心建设、人工智能赋能文旅发展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希望能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推动相关问题解决提供有益参考,用积极的履职建言交出高质量的“委员答卷”。
连续三次参加全国两会的住皖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则表达了他对科技创新和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关注。今年,他带来了进一步加快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深入思考和调研成果。为了认真履行政协委员肩头沉甸甸的责任,这一年来,他深入多地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他希望能在两会期间跟其他委员一起分享交流我国装备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的相关问题,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报告处处彰显为民情怀,真真切切记录履职成效。”住皖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马传喜听完报告后深受鼓舞。作为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他从事小麦品种科研30余载,是实实在在“打麦地里走出来的全国政协委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他准备就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方面提交提案,在他看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先导,突破现有技术,推动成果转化,升级配套生产设施,完善管理制度等,才能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希望升腾,生机涌动。委员们的睿智之言、务实之策如春天的溪流涓涓而出,汇聚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金珊珊 侯宗刚 陈妍 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