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城先生创作的四季山水条屏
李成城先生是皖南土生土长的画家。他深爱故园山水,深受新安画派影响与佛教文化濡染。80载的风雨兼程、艰辛探索与不懈追求,使他的山水画富含禅意,宛如无言的诗歌,在宣纸上缓缓流淌,诉说着他充满诗意的人生感悟。
禅意山水:墨韵中的空灵之境
先生笔下的山水,似是从悠远的禅境中走来。那笔墨,宛如灵动的音符,在宣纸的舞台上演绎着空灵之美。他勾勒山峦树木,线条简洁却韵味无穷。画山峦时,线条如书法中锋,沉稳有力,让山峦的坚实厚重跃然纸上;绘枝叶时,线条又轻盈灵动,恰似微风中枝叶的曼妙舞姿。
先生用墨钟情于清淡素雅,常以干笔渴墨皴擦,恰似山间缓缓弥漫的轻雾,营造出淡雅悠远的氛围。墨色的浓淡干湿,在先生笔下如魔法般变幻,演绎着山水的远近层次与光影交错。远景山峦,淡墨轻染,似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梦幻之境,给人无尽遐想;近景的树木岩石,墨色加重,质感与立体感瞬间凸显。虚实相生间,恰似禅境中的“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超脱尘世的宁静扑面而来。
先生构图更是独具匠心,宛如一场禅意的布局。留白之处,看似无意,实则充满禅机。大片空白,或是天空的辽阔,或是云雾的缥缈,或是流水的潺潺,留给观者无限想象空间。就像那幅画,画面上方大片留白,下方简洁勾勒出山峦一角与几株松树,开阔深远的意境油然而生,让人仿若置身空灵超脱的禅境。
而画面的平衡和谐,亦如禅理中万物各安其分。先生从不刻意追求对称与复杂,山水、树木、人物等元素看似随意却精心地安排,在变化中寻得统一,仿佛在诉说着自然与生命的秩序。
先生画作营造的意境便是灵魂的归所。静谧山林、清澈溪流、悠然飞鸟,共同构筑起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看那幅《深山幽居图》,深山之中,茅屋静立,周围树木葱茏,溪流蜿蜒。远处山峦起伏,云雾缭绕,茅屋中透出的一丝灯光,宛如主人宁静淡泊的内心写照。观者凝视此画,仿佛能踏入这宁静世界,忘却尘世纷扰,内心重归平静,进而引发对人生的思索。
诗意人生:画外的哲思与情怀
先生对自然心怀敬畏与热爱。他深入自然的怀抱,倾听一草一木的低语,感受一山一水的脉搏。在他眼中,自然是艺术的无尽源泉,更是禅意的栖息之所。每一座山,每一条溪,每一棵树,都蕴含着生命的智慧。
几十年来,先生钟情写生,总是随身携带纸笔,走到哪画到哪,积累写生作品近千幅,现已结集成册。先生写生时,他不只是用眼观察,更是用心去感受自然的气息,领悟其中的禅意,将自然之美与神韵融入创作。他笔下的山水,无论是雄伟高山,还是宁静田园,都洋溢着自然的生机与他对自然的敬畏。这份热爱与敬畏,让他的作品充满生命力,也让观者领略到自然的伟大与美好。
先生画作即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思考。山峦有时高耸入云,象征着人生的辉煌成就;有时被云雾遮蔽,寓意着挫折困境。而山间溪流,无论遇到多少阻碍,始终奔腾向前,展现出人生的坚韧不屈。
先生追求的宁静、淡泊、超脱的人生境界,恰似画中那不为外界所动的山水。他觉得人生应如自然山水,顺应自然,保持本真,追求内心的自在解脱。这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先生将艺术与生活完美融合。生活中,他以艺术家的敏锐目光,捕捉每一个细微的美好。一片树叶飘落,一朵花儿绽放,都能让他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创作时,他把这份对生活的热爱融入艺术,让作品充满生活气息。当然,艺术也影响着他的生活,使他以宁静淡泊的心态面对人生,不为名利所累,专注于艺术探索。艺术与生活相互交织,共同绘就他诗意的人生画卷。
禅意与诗意的交融
先生画作是“以禅入画,以画悟禅”的美妙呈现。禅的理念,如春风化雨般融入绘画的每一个角落。笔墨、构图、意境,皆传达着禅的智慧。画面中孤独的僧人或隐士,在山水间修行冥想,与自然相融,他们不仅是画面的点缀,更是禅意的象征。我们凝视画作,仿佛能触摸到他们内心的宁静超脱,从而引发对自身内心世界的探寻与对禅意的领悟。
先生善于用诗意的笔触,描绘如诗如画的故园山水,用细腻线条与丰富色彩,展现山水的神韵与情感。再通过营造意境,将其升华到禅意层面。诗意画面融入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思考,让作品既有艺术美感,又具哲学深度。
先生的艺术成就与人生境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他在艺术创作上不断攀登高峰,他宁静、淡泊、超脱的人生境界,也在艺术创作中不断升华。艺术成就源于他的人生境界,人生境界又通过作品展现。这种统一,让他的作品拥有了更高的价值与意义。
先生在禅意山水间学艺问道,用一支画笔书写诗意人生。他的画作,是心灵的寄托,也是对世界的感悟。在这纷繁世界中,他的艺术,为我们开辟了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让我们在欣赏画作时,能寻得内心安宁,领悟人生真谛。
(丁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