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委员周锡雷作为一名深耕新能源领域的企业工作者,始终将专业优势与政协履职深度融合,聚焦“双碳”战略实施与民生改善,通过精准建言、务实调研,实现建言资政与企业发展双向赋能。三年来共提交提案14件、社情民意信息16条。在履职过程中,他始终将专业所长融入履职实践,在提案建言、社情民意、会议协商中努力发出“政协声音”、贡献“委员智慧”。
让建言有深度、有锐度
政协委员的建言质量,源于对行业的深刻洞察与持续深耕。作为新能源领域的从业者,周锡雷始终将履职视角聚焦于合肥市双碳战略与新兴产业发展。
2024年,他提交的《关于加快合肥市储能发展的提案》被列为市委书记领衔督办的重点提案。这份提案的诞生,源于对行业的痛感与期待。在调研中发现,合肥虽拥有国轩高科、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但储能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不足、应用场景单一等问题突出。为此,周锡雷通过走访企业,请教专家,深入调研,最终提出“打造‘研发—制造—应用’全链条生态”“推动‘光伏+储能’一体化零碳示范园区建设”等建议。这份提案从纸上落到地上,得益于自身行业经验积累。目前,合肥市已将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纳入六大战新主导产业,并加大储能产业链招商力度,促进阳光电源储能集成基地等重大项目落地。
让民意有温度、有回响
政协委员肩负着顶天服务大局、立地关注民生的重要使命。在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中,周锡雷始终坚信,以小切口能反映大问题,用微建议可推动真改变。
去年,他提交的《关于加快我市微电网产业发展的建议》获市政府有关领导批示。这份建议的灵感源于工业园区深受电网稳定性差的困扰:夏季用电高峰期频繁停电,高额电费加重企业负担。他通过调研发现,此类问题在全市工业园普遍存在。而新能源技术中的微电网技术恰好能有效破解这一难题。该建议不仅助力了部分企业实现年节约电费50%的显著效益,更推动了《安徽省零碳产业园建设方案》加速落地,为全省工业园区绿色转型提供了合肥样本。
让履职有厚度、有张力
政协委员的履职实践与企业发展的双向奔赴,是周锡雷最深刻的体会。他始终将履职视为服务城市战略与开拓市场蓝海的重要纽带。通过政协平台,既深化了对国家双循环战略和安徽两个市场布局的理解,更在政策协商、行业调研中捕捉到企业走出去的机遇。
反观企业发展实践,也为履职注入实战智慧。他在参与《关于助推合肥更好融入“一带一路”的建议》撰写时,以企业海外项目经验为蓝本,提出“建立海外风险预警平台”“加强出海人才语言能力提升”等建议,积极响应合肥市“徽动全球”出海行动计划。这种从企业实践中提炼政策建议,以政策落地反哺企业成长的闭环,正是双向赋能的核心价值。
做新时代的“三有”委员
回顾履职历程,周锡雷深切体会到,政协委员的价值,不在于说了多少正确的话,而在于提出多少可行的话;不在于追求高曝光率,而在于创造高转化率。总结起来就是要做到“三有”:一是有定力。坚守不调研不发言、不论证不提案的底线,做言之有据的专业型委员;二是有锐气。敢于触及产业转型的真问题、民生关切的硬骨头,做敢建诤言的担当型委员;三是有情怀。始终牢记港澳台侨和外事专委会委员身份,架好海内外资源对接的连心桥,做凝心聚力的服务型委员。
周锡雷表示,在未来履职路上,将继续以赶考之心、实干之姿,为合肥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