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畔的铜陵,春日是一幅流动的泼墨山水。凤凰山牡丹怒放,漫山叠锦,与白墙黛瓦的犁桥水镇遥相辉映;永泉小镇拢着薄雾,铜官山麓的野樱如云絮垂落,铜陵白姜田里嫩芽初绽。这座“古铜都”,在烟雨朦胧中苏醒,邀人共赴春日之约。
徽派水乡的活态传承
三月底的皖南“梦里水乡”犁桥村依然带着凉意,以“水”为名的犁桥水镇,自2023年4月开园以来,凭借徽派建筑与江南水乡的融合之美,以及丰富的非遗文化与夜间光影体验,迅速崛起为皖南文旅新地标。
周末的夜晚,犁桥水镇游人在观看演出。
这座总投资9.6亿元、占地310亩的“古镇”,通过移建110余栋明清古建筑,再现了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水乡画卷。“目前景区日均客流量达4000人次,周末更突破万人。”铜陵市犁桥水镇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区带动千余名村民就业,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商超百余家,实现旅游收入超1.4亿元。
犁桥水镇以钟仓河为脉络,串联起古戏台、文昌阁、千佛塔等历史景观,并结合铜匠工艺、蜡染艺术、汉服体验等非遗项目,打造了一座“活着的博物馆”。景区内青石板路蜿蜒,亭台楼榭错落,白天是水墨丹青般的静谧水乡;而夜幕降临时,万盏灯火点亮,水雾氤氲中倒映着人造月亮与七彩灯带,宛如“江南版不夜城”。
犁桥水镇方塘边打铁花表演。
作为夜游的核心亮点,“打铁花”表演在方塘畔震撼登场。这项非遗技艺,需将生铁加热至1600℃熔为铁水,表演者以木棒奋力击打,铁水瞬间在空中绽放成金色“花雨”,如繁星坠落、金龙吐火。光影交织,铁花倒映湖面,引得观众惊叹连连。来自池州的游客汪女士感叹:“第一次近距离看打铁花,这真是一场‘炽热的浪漫’。”
“和白天不太一样,夜晚的犁桥更显神秘。鱼灯巡游、打铁花这些节目,都让我们有很好的体验感。”游客方先生已经是第三次和朋友、家人来景区游玩。他认为,景区推出的篝火晚会、独竹漂、烟花秀等20余项活动,覆盖了全年龄段,非常适合家人朋友在这里度过休闲时光 。
据了解,犁桥水镇未来将引入更多精品民宿与文创店铺,并开发沉浸式剧本游等新业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凸显犁桥的特色,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犁桥魅力。
从老工业城市的文化洼地到“皖南夜游首选地”,犁桥水镇以古建筑为躯、非遗为魂、光影为翼,书写了传统与时尚碰撞的文旅新篇章。
矿山蝶变的诗意画卷
永泉小镇位于秀美的八百里皖江之滨,凭借其“废弃矿山变桃源”的生态奇迹、徽派建筑与温泉康养的深度融合,成为长三角地区文旅新标杆。这座由农民企业家杨树根斥资,历时20年打造的9000亩度假小镇,以“忆江南十二景”为核心,融合历史人文与自然奇观,是铜陵“全域旅游”战略的典范之作。
永泉小镇春色正浓。
永泉小镇以“忆江南十二景”为脉络,串联起江南园林的雅致与矿山的粗犷美学。漫步其间,青石板路蜿蜒至古戏台、荆公书堂、七星寨等景点,王安石讲学的书院遗址与北宋文人风骨在此重现。夜幕降临时,山林间数千盏灯光亮起,竹海、枫林与光纤灯带交织成“萤火星河”。
永泉小镇的温泉汤池。
九宝温泉是永泉小镇的“灵魂”。经9年勘探、井深2000米涌出的52℃泉水,富含偏硅酸、锶等20余种矿物质,被游客誉为“流动的养生汤”。室外泡池依山而建,既有隐匿于竹林间的私汤,也有可俯瞰星空的露天池。
小镇独创的“铜钱交易”系统让游客耳目一新。在“江南味道”小吃街,3元一枚的“永泉通宝”可兑换臭鳜鱼、铜陵白姜等地道美食。游客李先生一家体验后说:“孩子用铜钱买小吃的兴奋劲儿,比在家玩游戏还投入!”作为体验过小镇温泉的客人,他表示:“泡完裹着浴袍看山景,有城市里难寻的松弛感。”
从废弃矿山到国家级4A景区,永泉小镇以生态修复为笔、文化传承为墨,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这片融合历史、自然与温泉的江南秘境,正以独特的魅力,邀八方来客共赴一场诗意栖居的慢生活之旅。
(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 陈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