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池州市贵池区政协社法委赴里山街道开展"基层治理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调研。调研组实地考察了里山黄精产业基地、象山文旅项目及章氏家风馆,重点了解基层治理创新如何助推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赋能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治理创新破难题,黄精产业焕生机。里山街道以“逢四说事”机制为抓手,破解产业发展瓶颈,推动黄精产业提质增效。议事协商定方向:通过“说事会”收集村民意见,协调土地流转、技术培训等问题,推动黄精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目前,街道建成年产1000吨黄精饮片加工项目,打造“黄精小镇˙康养里山”品牌。利益联结促共赢:创新“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通过土地入股、务工等方式增收,村集体年增收40万元,真正让“黄精”变“黄金”。法治护航稳发展:结合“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加强黄精产业合同规范、知识产权保护,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农文旅融合赋能,生态价值再提升。依托基层治理优势,里山街道推动黄精产业与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延伸价值链。“黄精+旅游”:开设黄精研学工坊,游客可体验黄精采摘、加工,年接待研学团队2万人次。“黄精+康养”:与本地旅行社合作推出“黄精养生之旅”,开发药膳、茶饮等衍生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黄精+文化”:挖掘黄精药用文化,结合章氏家风馆,开发"黄精孝亲礼盒"等文创产品,打造特色伴手礼,增强品牌影响力。
调研组表示里山街道坚持“治理跟着产业走、服务围着项目转”,通过基层治理创新,让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黄精”变“黄金”的华丽转身,并就推动黄精产业可持续发展积极建言。要强化治理赋能:深化"治理红网格"建设,推行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强与高校合作,研发黄精深加工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要拓宽销售渠道:利用电商直播、文旅节庆等推广黄精产品,扩大市场覆盖面。要完善政策保障:争取乡村振兴资金支持,规划黄精主题旅游环线,申报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推动黄精产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养老等业态深度融合。
基层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毛细血管”,其效能直接决定政策能否生根发芽。只有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结合的治理体系,才能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委员们表示以后将聚焦主责主业,以改革攻坚、法治护航、服务大局的履职实践为引领,持续关注基层治理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强化界别联动、深耕民生关切,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展现贵池政协新担当新作为。
(钱红芳 潘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