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癞痢 细癞痢
来源:曹锦平 2025-05-06 22:11:35 责编:桑士宣 何怀光

大癞痢、细癞痢是堂兄弟俩的小名。其实,这堂兄弟俩的头上并没有长癞痢,在我故乡皖西南的方言语境中,叫“癞痢”的人,多指心眼实、性格直,所谓“癞痢头上的虱子——明摆着”,性格直的人又往往比较犟,故又有“犟癞痢”之说。

大癞痢本名为贵,细癞痢本名为富,堂兄弟俩长大后先后师从细癞痢的爹爹铭老师傅学习木匠手艺。

故乡拜师学习木艺,主要有拜师、圆师、出师等仪规和学徒期限待遇等约定。大癞痢是铭老师傅堂弟的儿子、细癞痢是铭老师傅亲生的儿子,都是家里人,拜师礼自是免了,但对圆师礼、出师礼铭老师傅却不含糊。

拜师纳徒多在每年正月初,学徒期限为三年,圆师礼一般在学徒第三年的中秋节举办,此时,学艺初成,师傅会请师门兄弟到家里,参观学徒做的二、三件家具或农具,见证其已掌握本门基本手艺,并设宴款待,说些拜托师门兄弟多多关照之类的话。出师礼一般在学徒三年期满后举办,师傅会请邻居和村里有名望的士绅以及同行师傅到家里,参观学徒做的大件家具或农具,如八仙桌、凳等,见证学徒手艺可以出师,并设宴款待,说些多多指教、多多担待拙徒之类的话。

对学徒期间的待遇规定较细,如学徒的工钱,第一年按三分之一工日、第二年按二分之一工日、第三年按四分之三工日由师傅向东家收取、归师傅所有。师傅则包学徒的吃住,且师娘分别在端午、中秋、年节为学徒送一套衣物,同时给学徒一些零用钱等。

铭老师傅视大癞痢如自家的孩子,方方面面关怀有加,小癞痢也不负师傅厚望,刻苦学艺。在大癞痢的出师宴上,铭老师傅宣布了自己的决定----把自己做木匠活的庄户,分一半给徒弟大癞痢。待自己的儿子细癞痢出师,又宣布把另一半庄户给徒弟细癞痢,自己则金盆洗手,就此歇业,在家养老。从此,堂兄弟俩在各自的地界上立户接活。

“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大癞痢、细癞痢本就有做木匠的天分又有“犟癞痢”的精神,他们出师后各自砥砺,手艺日益精进,很快成为一方知名的木匠师傅。乡人也赞堂兄弟俩“青出于蓝”,但还是习惯性地叫他们大癞痢、细癞痢,他们也不介意,大癞痢、细癞痢俨然成了他们的艺名。

我家所在的生产队是大癞痢的“地盘”,他常来做木匠活,有时就在我家正屋堂前摆开。大癞痢那时20多岁,细癞痢20出头。与细癞痢个子高挑、斯斯文文、话语不多不同,大癞痢个子中等、身板结实、活力张扬。他有个习惯,不时“喷”鼻子,发出短促的气声,现在想来应是做木工时吸入粉尘,造成的呼吸道过敏或炎症。

大癞痢做木匠活时,我起先不敢在边上玩,怕他的“犟癞痢”劲发了,瞪眼赶我走。但时间一长,我发现他并不讨厌小孩,有时还摸摸我们的头,高兴的时还和孩子们说俏皮话,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我还发现,不能摸碰他的斧子,否则他会大声斥责,扯孩子的耳朵。我当时想,这是怕斧子伤了孩子,其实,这也是木匠行业的禁忌。民间有“四不摸”的古训,就是木匠的斧子、厨子的刀、光棍的行李、大姑娘的腰旁人摸不得,否则后患无穷。当然,孩子们是不清楚这些的。他还有个习惯,派饭的人家喊吃饭,他不会一喊马上就去,而是喊第三遍后才会放下手中的活,听说这也是行内规矩。

木匠的主要工具有十几种,如斧子、锯子、刨子、凿子、墨斗、角尺、锤子、木工钻、锛、木马等。俗话说“锛三斧四锯半年,刨子一辈子学不完”,记忆中,大癞痢刨子推得又平又直又稳,长长的宽宽的刨花像白绸一样丝滑地从长刨子上口流出,发出清脆的“啾啾”声,他眯眼“瞄”刨面的动作也很帅,用短刨子修面时则短促有力。

有一次,我趁他中午吃饭,拿起短刨子在料子上试了试,竟然推不动,猛的一使劲,结果“啃”出一厚片刨花。我知道闯祸了。不知什么原因,那天大癞痢心情出奇的好,竟然没有骂人,还现场教起我推刨子的入门口诀来,什么“端平刨子,走直路子”,什么“前要弓,后要绷;肩背着力向前冲”等,还亲自做示范,让我钦佩不已。

木匠有大木匠、细木匠之分。大木匠是能做房屋和棺材的木匠,用的是大料;细木匠是能做家具农具的木匠,用的是细料;另外还有圆木匠,也就是箍桶匠。铭老师傅在教大癞痢、细癞痢手艺时,除了教堂兄弟俩全套细木匠手艺外,在大木匠手艺上,重点教了大癞痢做棺材、小癞痢做房屋。毕竟三年学徒期短,全面掌握大木匠手艺做不到,倒不如让他们各精通一门。

传统的皖南民宅,全是木架构,农民做新屋往往要花一生的积蓄。做木架构房屋构件多、用材多、用工多,工程计算复杂,多由一位“掌墨师傅”牵头,邀请多个木匠一起干。“掌墨师傅”要参与房屋堪舆选址、规划设计、地基开挖,并亲自选取木料、掌墨放线,标注一些外行难以看懂的“木匠字”,并现场指挥房屋起架、上梁封顶等一系列活动,比现在的建筑项目总工程师还吃劲。

细癞痢、大癞痢联手做屋堪称“黄金搭档”。细癞痢个子高弹墨线特有范,两个帮手各在粗长的梁或柱料两端按住墨点,只见他眼睛两头一瞟,手慢慢拉起墨线,瞬间释放,墨线弹得又准又实。

故乡做屋上梁极其庄重,选择吉日吉时自不必说,就是制梁砍刨下来的木屑都要扫起,挑运到大江大河抛掉,因为梁为龙,龙屑自要入江归海。制作好的梁,两头架在凳子上,中间贴上福字并披挂红稠,现采活公鸡冠血,涂在梁的两端,寓意“龙凤呈祥”,俗称祭梁。上梁时,细癞痢一边指挥上梁,一边高声贺彩,并端酒三敬,俗称“上梁彩”。当年的贺彩内容,经今人整理照录如下。词曰:

日出东方一点红,东翁请在华堂中。

金盆玉杯聚八仙,富贵荣华万万年。

手拿酒壶七寸长,连斟三杯按阴阳。

第一杯酒先敬天,风调雨顺太平年。

五谷丰登常进禄,人民享福国平安。

第二杯酒再敬地,地使阴阳百草齐。

春有芳草夏桑地,秋开黄花冬水仙。

第三杯酒敬鲁班,鲁班师傅来下凡。

金镜角尺银镜斗,栋梁之材勿差异。

紫微星上云头过,上梁时辰无差错。

上梁上到青龙头,后代子孙封王侯。

上梁上到青龙腰,后代子孙坐八轿。

上梁上到青龙尾,后代子孙中状元。

上梁上到青龙边,后代子孙买大田。

众班师傅听号令,众位朋友要齐心。

左边先上好,下代儿孙做阁老。

右边也上好,下代儿孙戴纱帽。

栋梁含正一齐平,平平安安代代传。

大梁落位,鞭炮齐鸣,上梁师傅将米粑、糍粑、糖果等从梁上抛向四周,观看上梁的人一时哄抢,是为抛梁,象征财源滚滚、人丁兴旺。细癞痢、大癞痢那时意气风发,大有将军指挥若定之风,令众人赞佩不已。

1983年我上大学后,就难得见到大癞痢、细癞痢了。期间,我只在十多年前回乡探亲时偶遇大癞痢,那时,他已六十岁了,头发已经花白,但眼睛依然炯炯有神。我们聊了许久,他的仍然不时“喷”鼻子,说话显得有些气喘。这可能与他做了几十年的木匠,常年吸入木材粉尘造成的呼吸道和肺部伤害有关。

大癞痢、细癞痢一生各带出了十几个高徒,他俩各生了4个儿子,也各有一个儿子子承父业做了木匠。如今,大癞痢、细癞痢都已去世了。作为故乡传统工匠的杰出代表,他们在技艺追求上精益求精、各怀绝技,在职业操守上把名声看得比命都重,在传承发展上通过严格的师徒传承体系,将技艺代代相传。

向中国传统工匠致敬!

(曹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