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停车难”已成为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建设和推广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成为缓解停车矛盾的关键抓手,但在具体工作推进中,仍存在一些难点亟须重视解决。
一是“信息孤岛”现象突出。虽然通过新建停车场、改造停车位等方式增加了大量的公用停车位,但停车位资源信息局限在停车区域和管理单位,缺少统一信息中枢,用户获取信息渠道分散,加剧交通拥堵和碳排放,信息不对称直接推高社会运行成本。
二是管理效能亟需提升。传统的停车管理模式过度依赖人工干预,缺乏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支撑,难以对停车位进行实时监控、动态调度和精细化管理,成本高、效率低,信息不畅导致车位峰值利用率不足,出现利用资源错位和供需脱节现象。
三是资源利用结构失衡。因无法提前知晓车位信息,导致有些停车场车位闲置,资源未能得到充分、高效利用,如住宅区日间车位空置率高、办公区夜间利用率低等。同时,乱停乱放直接影响交通秩序和文明形象,“抢车位”时常引起矛盾纠纷。
四是县区建设力度不大。目前,我省县区城区因缺少政策资金支持,基本未建成智慧停车管理平台。
为此,建议:
一、结合社会需求,统筹推进停车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停车场所合理规划、停车资源统筹管理、停车服务标准规范、停车信息透明公开、公众服务有效保障。一是增加停车位供给。结合城市规划和大数据监测信息,加大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力度,增加各类停车位供给,缓解停车位供需矛盾。二是加强停车场智能化建设。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通过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等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开展停车场所智能化建设和改造,如安装车牌识别系统、车位引导系统、电子支付系统、新能源汽车扫码服务系统等,并实时联网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及时准确提供服务信息,实现一个平台全程监管服务。三是做好基础数据服务支撑。全面收集整合各类公共停车场的位置、数量、收费标准、使用状态等信息,建立公共停车位数据库,形成城市停车“一张图”。定期进行数据采集、更新,为停车管理平台运行提供基础服务支撑。出台智慧停车和新能源汽车专用车位管理办法,明确权责,加强管理,规范数据使用和收费行为。四是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将停车管理平台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内容之一,出台相关推进政策措施。
二、突出便捷服务,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一是开发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组织开发功能强大、操作便捷的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具备停车场导航服务、车位实时查询、提前预约车位、停车便捷缴费和停车场服务评价等功能,通过打通停车场信息来引流车辆,打造“好停车”城市品质服务。二是加强与各平台间合作共推。积极与各导航软件平台、网络服务平台合作,嵌入智慧停车管理系统,用户可通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皖事通和导航软件平台等多种渠道,随时随地查询目的地周边公共停车位信息及导航路线,打造便捷、高效、智能的停车服务体系。三是持续优化平台功能。选取商业圈、医院、景区等停车矛盾突出区域先行试点,针对运行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优化。积极采纳智慧停车管理平台运行中反馈的合理化建议,建立健全智慧停车管理平台运营管理机制,做好平台日常维护、数据更新、意见建议处理等工作。
三、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推广平台使用。一是用好传统宣传手段。通过互联网、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和户外电子宣传屏等渠道广泛宣传引导智慧停车管理平台使用,提高群众知晓度和平台使用率。针对景区景点、机关单位、商场超市、医院酒店等场所特点,采取契合实际的宣传方式,提高平台推广使用效益。二是拓展线上宣传路径。通过合作方导航地图系统后台和皖事通平台,以弹窗、语音的形式进行宣传引导,提醒提示运用智慧停车管理平台进行精准停车,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改善出行环境。
(休宁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