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提案·好故事 | 何宗文:以制度温情守护生命尊严
来源:江淮时报 2025-07-08 00:15:48 责编:奚正喜 陈维庭 何怀光

我出生在农村,三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我的经历很平凡,干过农活、养过牛羊、开过餐馆、经营过超市。自1990年成为贵池市政协委员的那天起,我就决心一定要履行好政协委员职责,为时代参政议政,为群众鼓与呼。1998年1月,我担任省政协委员,连任四届,20多年的履职岁月,我始终要求自己做有温度的政协委员,用热情消融冷漠,用真情感动群众。更让我终生难忘的是,2016年3月我受邀全程列席全国两会,并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作《做有温度的政协委员》大会发言,反响热烈。由于我自己本身是位残疾人,因此对涉及到残疾人的普惠性需求也格外关注,向省政协提交了《关于建立重度残疾人家庭护理补贴制度的建议》提案。

提案缘起

作为残疾人,我深深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的困苦和不易,为残疾人权益保障建言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第十届省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别五年间一直关注残疾人生活问题。2008年初,该界别采纳我的建议,围绕“建立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制度”开展专题调研,所提建议得到省政府的重视,2009年1月开始,在全省实施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全省近50万持证困难残疾人享受了这项民生福利。此后四年,该界别继续跟踪调研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先后提出城乡统一救助标准、提标扩面等建议,省政府采纳后,决定每年上调救助比例,为他们带来了更好的生活保障。

在履职过程中,我对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进行了充分调研,认识到实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此,我又于2014年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建议》的提案,得到省政府的采纳并转化为政策措施。

筑可行之基

政协提案不在多而在精。围绕提高提案质量,我首先征求了残疾人群体的呼声和建议,确定了选题;其次是开展了深入调研,并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查阅了大量的文件资料,充分知情明政。最关键的是,我对所提建议进行了充分论证,分析其可行性。当时,我从三个方面认为提案建议可行。

具备好环境。一是政策依据充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等明确要求“加快推行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贫困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和“探索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二是领导高度重视。省政协领导对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特别关注,多次开展调研,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省委、省政府多位领导均作了批示。三是社会关注度高。以“安徽”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上可搜索到70.5万条相关信息。新华社专门对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问题开展了深入细致调研。

财政有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财政收入连年快速增长。民生投入不断增加。

经验可借鉴。一是省外实践经验。不少省市已先于我省建立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二是省内实践经验。合肥、马鞍山、蚌埠、芜湖、铜陵等地先后试点了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积累了经验,为全省全面推广和实施奠定了基础。

此外,我在围绕“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还做了深化延展研究,就这项制度如何实施,进一步提出建议——建立申请审批制度和公示制度,确保护理补贴的公开公平性;建立资金筹集管理制度,保证护理补贴的稳定性;建立档案信息动态管理制度,确保每一笔护理补贴的发放都有据可查;建立督查通报制度,确保护理补贴的实施处于可控范围;建立补贴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确保实施工作质优效高。

落地惠民

2014年1月,提案得到采纳后,省里即出台政策,从2016年1月开始为全省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据了解,截至2024年9月底,残疾人生活、护理两项补贴实发人数为126.9万人,其中生活补贴85.14万人、护理补贴96.47万人,同时享受两项补贴的54.63万人。现如今,残疾群众及其亲属称赞政策好,纷纷说,这项民生工程是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使残疾群众活得更有尊严,增强了安徽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回想往事,在全省实施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体现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之际,省政协评选75年来具有影响力提案,我2014年提出的《关于建立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建议》入选,让我终生难忘,更驱动我矢志前行。

 

策划: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江淮时报社

文:江淮时报全媒体记者 金珊珊、陈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