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合肥“光谷”、科大“硅谷”、芜湖“数谷”正在崛起,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数字人才需求爆发式增长,对青少年数字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优化青少年数字人才全链条培养体系,可以为我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可持续的智力支撑。但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青少年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有待提升。近年来,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持续增长,但能熟练运用数字技术解决问题的学生占比较低,能独立完成复杂数字任务的学生更少。我国学生在科学、数学和阅读素养方面的表现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在解决复杂问题和数字技能方面却低于平均水平。
二是系统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缺乏。现有评价体系侧重学业成绩,对学生数字化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评价不够全面和系统。国家层面提出了一系列数字化人才培养政策,但针对青少年的具体政策指导和支持措施少,学校、家长和学生对数字化人才培养方向和路径缺乏清晰规划;部分学校开设编程、数据分析等课程,但往往属边缘学科,缺乏系统化和层次化培养,无法有效梳理学生从基础到高阶学习路径,制约了数字化人才培养。
三是数字化课程内容与产业实际需求脱节。数字化课程内容设计和更新跟不上创新技术发展速度,缺少与社会需求和产业实际需要相结合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四是数字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数字化人才培养需要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实践平台等教育资源支持,资源配置在不同城市、地区、学校间分配不均衡,导致很多学生无法获得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
为此,建议:
一是开展青少年数字人才培养专项行动。以提升青少年数字素养、培养数字技能、增强创新能力为目标,开展“青少年数字人才培养专项行动”,对中小学生开展启蒙教学,使其尽早接触数字技术;尊重青少年兴趣,提供多样化学习路径和资源,找到个性化学习和发展方向,筛选一批有潜力的数字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并建立数字人才储备库。综合利用线上和线下教育资源,开展数字基础知识、编程技能、数据分析等系统课程培训,定期组织青少年参与国内外数字竞赛和展示,开展科技节、编程比赛、创新大赛等科创活动。
二是构建青少年数字人才全链条培养体系。明确中学阶段数字人才培养政策导向和目标,为学校和家长提供政策指引;制定数字人才培养计划,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融入学校日常教育;完善评价机制,明确评价标准,将数字能力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健全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对在数字人才培养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少年、辅导教师和学校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是对接产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对接数字时代需求和学生特点,鼓励教育部门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丰富课程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开展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数字人才培养教学指导,联合建立数字实验室、创新工作室、产学研基地等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机会,提升数字人才的职业竞争力。
四是优化数字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和共享。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增加数字化教育资源供给,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不同城市、地区、学校间均衡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高质量数字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