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提出前瞻性和适应性目标,确保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能够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据调研,目前部分民营企业存在管理模式落后、缺乏持续发展动力、人才流失、人岗不适等困境,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打破传统管理观念,加快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产品和管理制度,这就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离不开系统化的职业教育。为此,加快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显得尤为关键。
我省职业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与区域经济发展步伐不完全一致。产教融合实践中存在“重教轻产”、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未能适应产业需求、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等一些问题。
为此,建议:
一是更新职业教育的专业体系,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提出前瞻性和适应性目标,确保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能够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求,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产教融合。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培养能够满足现代企业生产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发展愿景等实际案例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并为企业发展培育专业化的技术人才。
二是加快信息网络的建设,为校企提供双向交流平台。逐步构建一个覆盖广泛的社会经济信息咨询服务网络,确保政府在信息传播中发挥主导作用,以政府部门网站和专门信息网络(如工业互联网等)作为核心平台,辅以传统媒介,运用现代化传播技术,定期向企业和职业教育学校发布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各行业的最新进展。同时,职业教育学校应积极与现代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联合培养、实践锻炼等方式,增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建设更多高水平实训基地,特别是与新质生产力相关的实训基地,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是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能力。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通过组织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开展教学技能竞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开展教学研讨等方式,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同时,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评价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加入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四是开设提升课程,帮助民营企业家突破管理瓶颈。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想要进一步成长比初创时期更为艰难。市场竞争的法则告诉我们,不进则退,退则意味着消亡。一些民营企业的失败,正是这一竞争法则的体现。那些经历过创业艰辛并顺利进入成长期的企业,容易产生满足感和松懈情绪,随之而来的将是危机。即便拥有良好的资源配置、市场份额和企业信誉,如果企业规模不大、品牌不响亮、实力不强,要驾驭市场经济的波涛,仍需实现质的飞跃。因此,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学习,民营企业家可以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视角,进一步重视人才的培养,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我国正在构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有能力化解、抵御外部冲击带来的影响,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 金红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