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古城,作为芜湖母城,承载着千年历史与人们的记忆,是芜湖人情感的归属地。近年来,随着古城的开发,一个新的历史街区展现在我们面前。也给芜湖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为了有效发挥古城优势,“深挖古城历史,焕发母城活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经过委员工作室调研,我们建议:要系统性提升古城的人流与影响力,相关部门可以在“保护与活化并重、传统与创新融合”理念下,综合考量现存优势与短板,制定出相应策略,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文旅融合,激活古城文化基因
1. 非遗与民俗常态化开发
将春节“回古城·过大年”系列活动(如梨簧戏、舞龙巡游)转化为四季可体验的固定项目,增设非遗工坊、民俗体验馆,让游客动手参与剪纸、铁画制作等。打造“活态遗产”标杆。
恢复“城隍庙文化展示馆”布展,结合三国东吴赤乌二年建庙的“天下第一城隍”历史标签,打造沉浸式城隍文化展,联动节庆举办具有仪式感的主题活动。
2. 历史场景的现代表达
升级老照片展为“数字记忆长廊”,通过AR技术还原芜湖百年街景,结合谯楼广场等空间设置互动投影装置。在皖南行署旧址、占川书局等文保点嵌入“微剧场”,用情景剧再现历史事件,增强叙事感染力。
二、创新业态与活动,吸引多元客群
1. 年轻化产品矩阵
延续“长江青年潮玩节”成功经验(单日10万客流),拓展电竞、国风、音乐节IP:联合高校电竞社团举办《王者荣耀》城市赛,结合古城场景设计“徽文化皮肤”等专属元素。开发“古城剧本杀”路线,以城隍庙传说、徽商故事为蓝本,增强参与感与社交传播。
2.夜经济与跨界消费
落实 “全域全时夜间消费网络”建议,延长商铺营业时间,引入灯光艺术装置,打造滨江步道夜市;设立“徽味实验室”,集合芜湖麻辣烫等非遗美食,联动“乐享镜湖麻辣烫生活节”引流。
发展精品民宿与文化酒店:引进设计型民宿品牌,利用税收优惠(如鸠兹古镇享850万减免)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过夜率。
三、强化营销推广,构建全域传播体系
1.分层精准营销
本地市场:推出“古城护照”集章活动,联合周边社区、学校开展研学课程;
长三角客群:在南京、合肥等高铁1-2小时圈城市举办文旅推介会,推出“古城+方特/鸠兹古镇”联票(参考湾沚区乡村游线路设计);
年轻群体:与B站、抖音红人合作创作国风变装、美食探店短视频,加入“欢乐芜湖”新媒体矩阵(上半年曝光量30亿+)。
2.大事件营销
策划“中国古城论坛”,邀请平遥、丽江等古城管理者共商保护与开发,提升行业影响力。借势传统节日(中秋、端午)举办主题灯会、龙舟赛,复制春节30万人流效应。
四、完善基础设施与服务,提升体验品质
1.智慧化服务升级
开发小程序整合预约、导览、支付功能,嵌入AR实景导航与语音解说;在高铁站、机场设“古城服务驿站”,提供行李寄存、接驳专线(参考“人人都是迎客松”志愿服务)。
2.空间功能优化
改造闲置院落为艺术家工作室、文创集市,吸引手作人入驻。增设休憩区、母婴室、第三卫生间,满足家庭及特殊群体需求。
五、政策与区域协同机制
1.强化政策扶持
争取省级文旅资金,对非遗传承人、文创企业给予租金减免(参考鸠兹古镇税收优惠模式);设立“古城焕新基金”,支持商户开发文化衍生品。
2.区域联动发展
纳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线路,与黄山、西递等景区串联,设计“徽文化走廊”专线;联合文旅、交通运输部门开通“古城旅游直通车”,覆盖机场、高铁站及周边景点。
短期:借势节庆活动聚流量(如春节、五一潮玩节);
中期: 通过业态创新与政策赋能留消费(夜经济、民宿集群);
长期:以数字传播与区域合作塑品牌(徽文化IP输出)
提升芜湖古城的核心在于 “以文化厚度支撑体验广度”。相关部门可以牵头成立“古城文旅联盟”,整合企业、社群、专家资源,方能实现从“景区”到“文化目的地”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