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鞍山市博望区政协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及政协委员,围绕“筑牢平安出行防线”开展专题调研协商。
2024年以来,博望区以“隐患清零、违法严打、宣传提质”为抓手,累计治理道路隐患21次117处,查处交通违法行为3.68万起,持续开展“送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实现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调研中发现,当前治理仍面临三方面突出问题:一是道路隐患治理不彻底,部分路段“交评前置”落实不到位,施工防护不规范,东湖村村口、荣博小学及韵达企业周边交通秩序混乱;二是重点车辆监管乏力,校车、公交车等行业车辆安全隐患突出,非标电动车源头整治不严,工程运输车违法及非法营运“反弹”风险较高;三是群众安全意识薄弱,农村“一老一小”群体安全防护意识不足,电动车不戴头盔、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侥幸心理”仍有存在。
调研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是一项系统性民生工程,需统筹隐患排查、执法监管、宣传教育与协同共治,精准破解源头性、基础性问题。一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隐患综合治理。完善道路隐患动态排查机制,重点整治临水临崖、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加强施工全流程安全监管;在学校门口增设隔离栏、临时停车区,缓解上下学高峰期交通拥堵。二要聚焦重点领域,严格车辆安全监管。持续开展酒驾醉驾、超员超载专项整治行动,对“两客一危一货”车辆实行“户籍化”精准管理,推动三四轮电动车“属地化”登记管控,从源头防范风险。三要创新宣传方式,提升安全意识实效。针对农村“一老一小”群体开展方言广播、短视频等“接地气”宣传,推动交通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警示案例,建立群众举报交通违法奖励机制,营造全民参与氛围。四要强化协同联动,凝聚综合治理合力。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加强农村“两站两员”交通安全劝导队伍建设;推广电子警察、智能监控等科技装备应用,开发道路风险预警平台,实现隐患主动识别、及时处置。
(潘立平 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