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一策”推动省属高水平大学争创“双一流”
来源:江淮时报 2025-07-22 17:15:00 责编:毛学农 王悦

袁亮发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自主科学确定“双一流”标准,聚焦优势学科适度扩大“双一流”建设范围。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着力构建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牵头承担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现省属高校零的突破。但我省省属高水平大学发展程度与加快建设“三地一区”的迫切需求仍然存在差距,支撑贡献力和创新引领力有待加强,与经济发展需求的适配度、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贡献度还需提升,重大科技攻关能力仍需进一步凸显。一是学科基础与实力整体偏弱,优势学科数量少且竞争力不足。二是区域竞争力处于劣势,统筹省属高水平大学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三是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制约学科可持续发展。

为此,建议:

一、突出质量、特色、贡献导向,统筹实施一流学科培育行动。以学科评估等级为核心指标,构建分层评价与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差异化支持。对接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学科建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聚焦通用人工智能等领域,超常规布局急需学科专业,加快布局未来学科,引领学科交叉融合再创新,推动优势学科培育。

二、完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提升成果转化质效和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深化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方向,持续推动专业优化调整,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适配度。深化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动,共建科技成果交易服务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安徽高等研究院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深度融合,为安徽省“三地一区”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三、推动实施“高端人才引育计划”。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建立高层次人才培育专项基金,吸引国内外院士、战略科学家团队,对学科带头人给予“一事一议”政策支持,创新建立“双聘制”“候鸟制”等柔性引才机制。深化长三角人才协同发展,鼓励省属高校与沪苏浙地区高水平大学开展人才交流,推动项目合作与学科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