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安徽高等研究院 构建实战实教产教融合新模式
来源:江淮时报 2025-07-22 18:32:16 责编:毛学农 王悦

陈明代表合肥市政协发言(合肥市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

近年来,安徽高等研究院作为区域高教创新平台,通过整合“双一流”高校学科优势与“双特色”院校产业适配性,成为安徽省落实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直接助推省内高校在顶尖学科建设和应用型特色发展上实现双向突破。合肥分院作为全国首批试点高等研究院并率先实现实体化运行的地市分院,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创新模式。

一是平台建设初具规模。在内部运行方面,随着合署办公的深入实施,合肥分院与合肥产业研究院已初步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赋能”的融合发展格局,推动实体化运行持续走深走实。

二是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创新。根据合肥市产业集群特色,合肥分院重点聚焦战新产业,协助校企联合开展科研与人才培养项目,建立“政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三是区域协同效应有所显现。合肥分院通过“省内合作夯实基础、省外联动突破前沿”的双轮驱动策略,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持续完善。

为更好推动安徽高等研究院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聚焦重点产业。以企业需求为牵引,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产学研用全链条创新生态,协同推进“揭榜挂帅”机制,全面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构建覆盖省市重点产业链的产学研合作网络,积极孵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更快走向市场,形成新质生产力、现实生产力。

二、推动资源共享。内联本地资源,夯实协同基础。充分发挥合肥、芜湖、蚌埠等区域高校集群资源,实施“校校帮扶”计划,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链接我省企业、高校院所,充分依托“科大硅谷”、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等省内重要创新平台,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开展跨平台学术交流。外引创新资源,拓展合作网络。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枢纽,深度融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矩阵;深化与长三角高校联盟合作,深化拓展国内顶尖高校的优质科教资源,推动科研资源开放共享与高效配置,优化区域创新生态。

三、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企业联合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攻克关键技术难题,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充分整合已有资源,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项目管理和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四、服务人才工作。持续创新“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工作机制,构建“靶向引才—项目育才—保障留才—生态用才”闭环体系。精准聚焦项目制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企业需求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就地用人保障机制,优化人才落户、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配套政策,做好人才政策配套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