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画笔
来源:朱幸福 2025-07-29 17:21:21 责编:桑士宣 朱磊 实习生 崔莉曼 袁俊杰

在山丘起伏江湖环绕的湾沚小城,我作为新闻记者,足迹几乎踏遍了每一个角落,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莫过于那些镶嵌在市政围挡、乡村墙面上的巨幅画作。它们或描绘着山川的壮丽,或勾勒着水乡的柔情,每一笔都蕴含着深情与匠心。然而,更令我好奇的是,这些大多数署名“全球”的作品,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是谁,用这样独特的笔触,为这座城市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个烈日炎炎的午后,我在街头偶遇了这位神秘的画家。他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身形虽不高大,却异常敦实,一顶旧草帽下,长发随意地披在肩上,汗水浸湿了衣背,却丝毫未减他作画的热情。我误以为他是位女士,不无同情地喊道:“大姐!天这么热,要注意休息啊。”他这才停下手中的笔,回过头来,用那沙哑而粗犷的声音说:“习惯了!工期紧,马上也要完工来。”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个大老爷们,就不好意思地道歉道:“对不起,我还以为你是女的呢。”他爽朗地笑了:“没关系,大家都喊我大姐呢。”

“养长发,扎小辫子,是你们艺术家的风范啊。”我自我解嘲地道,恍然明白,“大姐”之称原来是对他独特艺术气质的一种戏称。

我们就这样相识了。随着交谈的深入,我逐渐揭开了“全球”背后的面纱。

他叫查全球,1959年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七岁那年,大舅用煤油灯灰给父亲绘制一张画像,非常形象生动,被母亲挂在墙上,赢得同村人许多赞誉,艺术的种子就这样在他小小的心田种下了。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家里没有钱给买绘画材料,本地也很难买到,他只能用手中的树枝在墙上、地上勾勒出心中的世界,从简单的小鸟到栩栩如生的兔子,每一次创作都是对梦想的追逐。后来,在一位乡村医生的引荐下,查全球得以进入县文化馆系统学习,从此,他的艺术之路越走越宽。

然而,以画为生的道路并非坦途。查全球的母亲双目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家庭的重担一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不做了十多年的油漆工,但即便如此,他从未放弃过对画画的执着。每当夜深人静,或是工作之余,他总会拿起画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正是这份坚持,让他的画作逐渐被人们认可,从乡村的中堂画到省级展览,直至加入省美术家协会,查全球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艺术不仅仅是自我表达,更是传递爱与希望的桥梁。从2008年起,查全球在三元学校开设了绘画公益班,免费教授孩子们国画,至今已坚持了27个学期,累计教授学生800多人次。他积极参与助学活动,用画笔和爱心为全区500多名贫困学生带去了温暖与希望。更令人感动的是,他长达十年免费教授贫困儿童旺旺画画,直至她考上大学,这份坚持与付出,让人动容……在他的指导下,许多学生在安徽省少儿书画大赛中获奖,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在他的帮助下,许多孩子不仅改善了生活条件,更在艺术的熏陶下,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空。

这些年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美好乡村、美丽乡村、乡村振兴的接续推进,文化阵地建设需求量大增也让他有了用武之地。这既得益于他是省美协会员——拥有较高的美术水平,又得益于他十年油漆工的经历——有较娴熟的室外操作经验,因此非常适应文化墙的创作。查全球也积极参与其中,勤奋创作。从1991年至今,湾沚区的大街小巷、乡村墙面,都留下了他手绘的文化墙。这些墙画,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成为了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窗口。查全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者精神,成为了这座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也许,许多人对他的文化墙作品不屑一顾,说那只是宣传画、农民画,难上大雅之堂,有的甚至说他只是一个“画匠”。对此,他总是淡然一笑。他觉得无论是多么高雅的艺术,还是多么下里巴人的民间工匠,只要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都没有多少高低贵贱之分。所以,查全球始终活跃在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用他的画笔,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他的故事,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不仅展现了艺术的魅力,更传递了爱与希望的力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查全球用他的坚持与付出,提醒着我们:无论身处何方,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心怀梦想,勇于担当,就能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世界增添一抹亮色。

而我,作为他的朋友,也更加坚信,艺术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跨越时空,连接心灵,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