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红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来源:致公党安徽省委会 2025-08-04 11:36:17 责编:周晓东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时强调:“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这为我省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省注重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在打造精品、发展产业、弘扬价值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省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仍面临整体聚合力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产品感召力较弱等问题。

一是缺少统筹谋划,整体聚合力不足。我省红色资源丰富,但缺乏统一规划和“一盘棋”的联动机制,红色资源大多由各地旅游公司独立开发,缺乏整体性和协同性,导致治理、宣传、整合力度不足。

二是缺少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我省缺少知名度较高的红色文旅品牌,一些红色文化资源尚未转化为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故居、遗址遗迹等标准不高,价值体现不够,游客客源单一。此外,部分地区仍以推介会、广播电视等渠道为主要宣传方式,部分景区没有形成规范的游览路线和解说词,难以吸引广大年轻人游览。

三是资源融合不够,产品感召力不大。陕西、江西、湖南等红色旅游发展指数排名靠前的省份在技术运用方面不断创新,打造了一批精品红色文旅产品,如:红色产业特色街区(延安1938)、“红色+科技”(江西方特东方欲晓主题公园)、“红色+教育”(湖南“我的韶山行”)等。但我省红色文旅与其他产业(如绿色生态、特色产业、科技创新)融合不足,缺少体验式产品,降低了游客的整体体验感。

为此,建议:

一、整合资源要素,加强“统”的谋划,优化融合环境。尽快制定《安徽省红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健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明确发展定位、空间布局、产品体系。坚持全域旅游理念,将红色资源与各地旅游资源同步规划、同步开发、同步推介。加强红色旅游景区及周边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整合政府、科研院所、基层专家力量,运用市场力量抓好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运营维护等环节,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

二、坚守政治底色,打造“红”的品牌,延长产业价值链。加大对革命旧址、遗址、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修缮力度,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深入研究红色文化背后的历史故事、英雄事迹等,通过编写书籍、制作纪录片等方式,让红色文化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借鉴井冈山、延安、遵义等地红色文旅经验,打造红色文旅品牌,重点将我省大别山区打造成全国“红色文旅创新发展高地”和“大中小学生红色文旅研学目的地”。开发体验式旅游项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打造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历史。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如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旅游App等,打造多样化、全覆盖的宣传内容,增强我省红色文旅品牌的影响力。

三、推进全域融合,拓展“融”的领域,提升溢出效益。加大“红色文化+”融合力度,推动红色文旅与科技、教育、商贸、农业、生态等行业深度融合,提升发展合力。推动红色文化与历史古迹、人文风情、名山大川相融合,让红色元素融入绿水青山中。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相融相生,助推乡村振兴。重点将我省大别山区打造成全国“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先行示范区”。充分借助现代智能科技手段,注重引入互联网、AR、VR、AI等数字新技术,运用实物、模型、景观、影像等形式,立体直观地展示革命斗争史;创建红色体验区,模拟、再现、体验革命年代的火热生活,让红色历史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