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四医” 赋能新安医学创新发展
来源:农工党安徽省委会 2025-08-05 13:23:38 责编:周晓东 朱媛

建议以“大产业”思维推动新安医学与健康管理、养老、文旅等产业深度融合,聚焦深化“新安医养”,破除发展瓶颈;聚焦深化“新安医食”,整合特色资源;聚焦深化“新安医旅”,实现双向共进;聚焦深化“新安医研”,扩大影响力度,为新安医学创新发展赋能。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动新安医学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但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融合发展不够深入,相关产业与长三角地区协作、协同不足;好山好水和厚重文化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高端产品供给不多、发展生态不优;各级中医医疗机构整体服务能力不强,优质中医药服务供给不均衡;依托新安医学发展的康养产业融合、集聚程度不高等短板。需要以深化“四医”,即医养、医食、医旅、医研为抓手,为新安医学创新发展赋能。

为此,建议:

一、聚焦深化“新安医养”,破除发展瓶颈。新安医馆作为康养旅游产业的有效组织形式,需要各级各部门探索破解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遇到的难点堵点,如特需服务项目的立项、收费核定及市场准入、财政支持、土地供给、税收优惠、投融资等问题,一体推进医疗、医药、医保、保健、养生等多个领域监管政策配套服务。聚焦新安医馆不同类型的主导服务项目,借助各方专业团队力量,制定出台不同类型的新安医馆建设、验收、奖补标准,建立起科学、合理、完善、可操作的新安医馆基本规范、行业规则、保护制度等。通过标准引领,广泛开展各类新安医馆认定工作,以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建设。建立新安医学康复服务体系,将针灸、推拿、慢病管理等融入养老服务,推动医养康养一体化。

二、聚焦深化“新安医食”,整合特色资源。整合新安医学、道地药材和自然生态等资源,着力打造“新安医学+医养产业”的产业链,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强化新中式茶饮和养生茶等品牌的市场地位,推出药浴、推拿、针灸等中医康养项目,开发徽州特色的药膳和健康食品。推动中药保健食品和药膳药饮的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构建成熟的药食同源产业模式,拓展至药膳、针灸推拿、绿色食品等领域,打造完整的新安医学产业链,塑造区域公共品牌。深化新安医学特色康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新安医食纳入康复体系,融合中医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技术,建立省级中医康复中心。

三、聚焦深化“新安医旅”,实现双向共进。深入发展“新安医学+文旅产业”,全力推动中医药养生度假旅游,鼓励康养特色小镇和集聚区建设。以新安医馆为载体,提升新安医学特色健康旅游服务品牌,打造覆盖全面、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新安医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乡村旅游度假区、养生体验观赏基地和职工疗休养基地。融合“基地在乡村、加工在企业、销售在街区”的产业互融模式,推出中医养生茶饮及香熏、香囊等工艺制品,带动本地道地药材及其衍生产品、提取物及本地带有养生功效产品的销售。积极融入长三角,扩大新安医学受众面,将中医药推介列为大黄山旅游的重要宣传内容,探索新安医学在“一带一路”国家的传播应用,积极投入中医药国际专利布局。通过以旅游促进医药发展,以医药带动旅游,彰显新安医学现代价值。

四、聚焦深化“新安医研”,扩大影响力度。开展新安医学文化资源的摸底调查,扶持新安医学民间诊疗技艺申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促进“新安名方”向“新安名药”转换,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手段开展地产中药材深加工,推动经典名方和道地药材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依托政府与高校、智库的战略合作资源,联合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加强对新安医学文献和历史典籍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研究开发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建立新安医学特色中药制剂中心。以黄山市新安医学研究中心“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为平台,集聚新安医学相关文化产业研学资源,打造新安医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力争创建国家级新安医学特色研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