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临暑气未曾休,
也叹光阴伴水流。
长夏犹知稼穑苦,
东篱又见故山秋。
一一处暑,二十四节气之十四,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止也。”处暑,即为“出暑”,是暑气至此而止、炎热离开的意思。“三伏天”涉及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初秋炎热将结束。处暑过后,气温逐渐下降,日夜温差逐渐增大,但白天气温仍较高。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此时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
处暑分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如“五谷丰登”。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相传处暑时节的鸭子最肥美,各地有“放河灯”“吃鸭子”“开渔节”等习俗。处暑后,人体出汗明显减少,水盐代谢功能逐渐恢复平衡,进入生理休整期,机体易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应尽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饮食宜清淡,多吃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和梨等食物。
( 吴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