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近年来,我省坚持把“藏粮于地、藏粮 ...
随着社会治理权责重心下移,基层治理任务越来越重,“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问题突出,“小马拉大车”式的结构性困局日益凸显。
近年来,我省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合肥、芜湖、蚌埠、阜阳、安庆、宿州陆续获批国家物流枢纽中心城市,为推动我省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跃升,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 ...
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逐步构建了新时代党组织领导下的共建共治共享善治新格局,基层治理水平稳步提升。但深入调研发现,治理体系现代化程度不足、群众自治活力尚未充分释放、公共服务供 ...
徽茶历史悠久、名茶频出。振兴徽茶产业,事关全省茶农的切身利益,是实现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茶业增值、茶区繁荣的重要举措。建议要积极构建“多维一体”的统筹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茶 ...
托管机构是指受监护人委托,为中小学生在校外提供接送、看护、休息等服务的经营主体,有的还从事餐饮、教育培训甚至住宿等。托管机构作为面向中小学生特殊群体的服务行业,一定程度上解决 ...
我省食药用菌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明清时期“徽菇”颇负盛名。但铜陵市政协调研发现,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了我省食药用菌产业的振兴和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当前,我省正处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全面深 ...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国务 ...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截至2023年底,我省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1285万,比重达21%,其中65岁以上971万人,占15.8%,...
中心城区是一个具有特定功能和地理范围的城市区域,通常包括城镇主城区及其邻近的功能组团,不仅是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和金融中心,也是赓续城市历史文脉和现代化的先行者,在区域协调发 ...
近年来,巢湖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巢湖及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巢湖基本实现沿湖蓝藻无明显异味,但尚未达到稳定变好和根本变清,南淝河、十五里河等市区河流受城市高速发展、人口 ...
强化以人为本服务理念,强化社区基层党员宗旨意识,通过教育培训、经验分享等方式,持续增强各治理主体对精细化治理的认同感,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服务和管理的积极性,形成统一的社区建 ...
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工作,省发改委印发的《安徽省 ...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是保障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持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 ...
我省位于华东腹地、南北气候过渡带,长江淮河横贯全省,拥有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地形地貌多样、南北差异明显。这种复杂多样的地貌和南北兼具的气候,为我省农业生 ...
“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全省累计2.54万家民营企业参与行动,实施“兴村”项目3.37万个。全省前两批411个精品示范村中,“万企兴万村”民营企业在389个村投资845个产业项目,为推进乡...
信用村建设以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为采集对象。当前,我省在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与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近年来,我省大抓项目、倾力招商,深挖招商引资“源头活水”,蓄势赋能新兴产业,实现了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但也感受到创新模式、破局突围的 ...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紧跟国家战略布局,在完善产业政策、多渠道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及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源泉,是推进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突破口。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提出,要促进共享经济等消费新业态发展,倡导绿色出行、低碳出行、环保节约等生活方式。近年来,我省锚定打造“三地一区”战...
我省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农业发展成绩斐然。但每年产生的农药包装废物也出现递增趋势,已成为农业面源污染之一。农村存在农资经营者未依法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未全面建立农药 ...
2023年,我省开启“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首批200个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800多个省级中心村名单公布。如何更好发挥精品示范村示范引领作用,如何放大财政投入的市场带动效应,如何保 ...